6月26日,国家林业局与北京市政府在北京八达岭林场举行八达岭碳汇造林暨绿色碳基金北京专项启动仪式。主题是:参与碳汇造林,奉献绿色奥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和国际环保组织代表欧达梦出席启动仪式,共同为“八达岭碳汇示范林”纪念碑揭幕。北京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主持仪式,副市长赵凤桐致辞,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向为中国绿色碳基金北京专项捐款100万元的企业代表王利和个人购买碳汇的代表罗福来颁发荣誉证书及购买凭证。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宣布中国绿色碳基金北京专项成立。
根据专家计算,每出资1000元人民币将获得5.6吨碳汇。八达岭林场碳汇造林示范项目是我国首批个人出资开展的碳汇造林示范项目。项目将在碳补偿资金的支持下持续开展规模为3100亩的碳汇造林示范工作,计划种植碳汇能力较强的元宝枫、新疆杨、银杏、白皮松、油松等树种共计20.15万株。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增加吸收固碳约3.58万吨,每年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约2816.86吨。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探索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思路和政策,强化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转变林业经营观念,为民间融资开展以增加碳汇为目的的林业生态建设拓展渠道,为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减缓气候变暖开辟新的途径。
中国绿色碳基金北京专项作为北京第一个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公益性专项基金,专门管理北京市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林业碳汇造林营林、森林保护与经营、植被恢复、生态修复、沙漠化防治以及碳贸易研究等活动所捐赠的资金,确保为“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或生产、承担社会责任”的个人及企业搭建开放的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公众通过正确渠道自愿加入到造林增加碳汇活动中来,为应对气候变暖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固定二氧化碳,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有数据显示,一亩林地一般一年可以吸收0.5吨二氧化碳,如果长势良好的话,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将提高到每年1.2吨。2007年7月,国家林业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支持林业碳汇事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而特别发起建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碳汇项目的实施及广泛宣传,提高公众碳汇意识,结合绿色奥运相关活动,积极倡导“碳汇”与“碳补偿”理念,树立绿色形象,落实绿色行动,引领绿色消费,丰富绿色奥运内涵,从而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林业碳汇中来,为进一步加快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北京市有1580万亩林地,全市森林资源总碳储量为1.1亿吨,年吸收二氧化碳总量为966.6万吨,年释放氧气总量为705.72万吨。
启动仪式后,刘淇、贾治邦、郭金龙等领导同志还亲手在八达岭碳汇示范林种下了第一批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