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劳动保障系统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步伐不断加快,使广大职工群众及时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20.3万人,同比增长25.4%。五项基本社会保险覆盖人数同比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基金收入与支出实现双增长,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3.8%和 30.8%。全市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达16982元,同比增长23.2%。各类用人单位新签劳动合同31.1万人,同比增加1.2倍,新签和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人数同比增长61%。上半年全市劳动保障主要民生指标改善主要呈现八个特点:
统筹城乡的就业体系初步形成。截至上半年,市区县、91个街道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832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143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机构,3859个行政村选聘了兼职劳动保障信息员,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面向所有劳动者提供公共服务。
创业促进就业的带动效应日趋明显。今年开始,将免费创业培训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所有城乡劳动者,大力促进全民创业。1至6月,全市创业培训1.1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63万元,累计为1.1万人发放贷款2.7亿元。
高技能人才培养再出新举措。1至6月,共培训各类人员67万人次,其中在职职工培训40.3万人次。全市取得职业资格鉴定12.3万人次,高级工以上1.5万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发展到118家,组织见习9800人,见习就业率91%。
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加大对城镇零就业家庭、残疾人、长期失业人员等十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在政策促进上,免费培训由一次增加到三次;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在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社会保险补贴由养老、失业、医疗三项保险,增加工伤保险补贴。1至6月,全市帮扶7826名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当月即时安置,保持动态为零。
企业职工整体收入水平增幅较快。4月1日开始,全市连续8年调整最低工资,最低工资标准由740元提高到820元。
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上半年,为116万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发养老金130元,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200元。将退休人员因病、非因工死亡丧葬费,由1000元提高到4450元,有1.3万户家庭受益。将185元集中供热采暖补助费,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彻底解决了部分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难以按时足额发放的难题。
困难人群的福利待遇得到全面解决。上半年,提高了工伤1-4级伤残津贴待遇标准,人均月增加208元,调整后伤残津贴平均1333元。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全市各类用人单位新签劳动合同31.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新签和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人数也比去年同期增长61%。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