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运临近,河北省气象高空台站加密探测业务正式运行,与此同时,300余人的奥运开(闭)幕式人工消(减)雨作业队伍也集结完毕,在作业点随时待命。这标志着河北省为北京奥运气象保障服务全面启动。
“千里眼”“顺风耳”打探“天机”
今年入夏之前,奥运气象服务重点项目——— 秦皇岛新一代天气雷达,顺利通过验收,全面交付使用。至此,河北省境内的石家庄、张北、承德、秦皇岛4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与北京、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形成了京津冀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全覆盖。
据河北省气象台有关专家介绍,遍布河北省的80个自动气象站和159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构成的现代化、遥测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已形成了监测北京及周边天空的“天罗地网”。为实现通信保障快速通畅,河北省气象台成立了信息中心,更新了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升级了带宽,并与相关部门签订了奥运信息保障协议,保证信息传输畅通。高科技的“千里眼”、“顺风耳”使奥运气象服务系统不断完善、手段更加丰富、产品更加多样。
加密探测让奥运气象保障更精细化、人性化
7月1日,河北省奥运气象保障服务加密探测业务启动。自动气象站数据每5分钟上传一次,雷达资料每6分钟上传一次;张家口、乐亭、邢台3个高空站还增加2时、14时综合加密探测,并实行资料实时上传。“奥运气象服务,要求高、技术性强,对此,我们不能有半点疏忽。”河北省气象局局长姚学祥说,针对秦皇岛奥运场馆的特点和赛事要求,气象部门建立了奥运场馆和赛事预报模式及业务服务流程,完善了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在引进奥地利气象局INCA系统基础上,开发研制了精细化天气要素综合分析与临近预报系统,经调试试验现已在预报业务中应用,并通过前期麦收等复杂天气预报服务的检验。
人工消(减)雨让赛场的天空更晴朗
按照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编制的《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人工消(减)雨作业实施方案》安排,河北省建立了330人的人工消(减)雨作业队伍。目前,这支队伍已在各作业点集结完毕,将按照统一指令参加奥运期间人工消(减)雨战斗。
针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日主场馆可能出现的降雨天气或奥运会期间可能出现的降雨天气,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通过科学设计的多道防线联合作业,来减轻或排除降雨对奥运会期间产生的不利影响。
据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如遇到需要人工消(减)雨作业的天气,作业人员将利用人工消(减)雨技术,在影响奥运会主场馆的降水云(系)的上风方进行大规模、连续催化作业,设法影响自然云的降水过程,促使云(系)提前降水或延缓、减弱降水过程,改变地面降水的分布,从而减轻或排除降雨天气对奥运会的影响。
目前,河北省的布点区域涉及张家口、保定、廊坊和承德4个市的14个县(市),共计57个作业点已做好各项准备,可随时按指令开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