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郑国光:努力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最优质的气象服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09日   来源:气象局网站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郑国光
2008年8月9日

    百年的梦想、七年的等待昨天(8月8日)晚上终于在北京国家体育场成为现实。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上空熊熊燃烧,也点燃了广大气象工作者服务奥运、奉献奥运的激情。中国人民在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场完美的开幕式之际,中国气象人也为全世界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奥运会开幕式气象服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北京奥运气象服务团队肩负重任,精益求精,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和细致周到的气象服务,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奥组委、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公众的肯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继续围绕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目标,更加奋发努力、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奥运气象服务工作,让党中央、国务院满意,让国际社会满意,让各国运动员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自2001年北京成功申奥以来,全国气象工作者始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北京奥运会的部署和要求,以“有特色、高水平”奥运气象服务为目标,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主动加强与城市运行、交通、旅游、航空等部门的沟通和联动,强化组织领导和各项责任措施,制定奥运气象服务各类方案,完善各项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奥运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多次开展奥运气象服务实战演练,组织做好“好运北京”系列体育赛事、奥运火炬境内外接力传递和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气象保障服务,出色地完成了前期的各项奥运气象服务任务。

    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北京奥运会的气象保障服务规模空前、任务艰巨,对中国气象工作者是挑战、是检验,更是机遇。

    奥运气象服务是对中国气象人智慧的挑战,必须迎难而上。面对高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需求、前所未有的珠峰火炬气象保障任务以及专项赛事天气预报等诸多挑战,中国气象局发挥部门优势,举全国之力,围绕观测系统、预报技术、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应对。通过七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建立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立体综合气象观测网,大大提升了气象监测能力;打造了世界一流的奥运天气预报平台,实现为奥运提供定点、定时、定量的高精细化预报;建立了面向奥运、面向特大城市运行需求的气象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提供具有针对性、人性化的服务信息与产品,显著提升了气象服务能力;组建了由国内外气象业务、科研优秀专家组成的北京奥运气象服务团队,团结协作,共享经验与成果,为北京奥运会气象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奥运气象服务是对中国气象人能力的检验,必须全力应对。自6月2日进入奥运气象服务实战阶段,至9月17日残奥会闭幕,历时三个多月的奥运气象服务将全面检验我国气象观测系统对城市天气,特别是突发性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预警能力,全面检验气象预报,特别是预报范围、预报频率、预报准确率等的精细准确水平,全面检验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服务能力。面对挑战,中国气象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团结协作、责任落实,努力提供“有特色、高水平”的优质气象服务,全力以赴迎接奥运会对气象服务保障的检验。

    奥运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必须紧紧抓牢。重大活动气象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将是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奥运气象服务理念、服务方法、服务平台、服务流程的建立将极大地提升主协办城市气象服务整体水平,尤其是应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水平和能力。希望通过奥运气象服务平台、奥运气象服务团队,将北京奥运气象服务的成果和经验辐射到全国,推动我国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希望将北京奥运气象服务的经验、理念和成果辐射到世界,通过参与北京奥运气象服务的28名国(境)外专家以及世界气象组织FDP和RDP科学计划,让世界各国气象部门共享我们的经验和成果,提供更加出色的气象保障服务。

    北京奥运会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各项奥运体育赛事将陆续展开。奥运期间,主协办城市正值盛夏和主汛期,天气复杂多变,突发灾害性天气将对田径、马拉松、公路自行车、棒球、足球等赛事以及帆船、赛艇、皮划艇等水上项目造成影响。广大气象工作者要继续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奥运气象服务为中心,全力以赴地为北京奥运会保驾护航;要继续清醒地认识奥运气象服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和针对性,为决策部门、竞赛组织者提供准确、及时、有针对性的预报服务,为公众提供及时的奥运天气资讯;要继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和精细化预报准确率,确保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准确及时监测预警;要继续保持统筹协调、运行高效的奥运气象服务指挥机制,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奥运气象服务团队、国家级技术支持中心、国际专家和现场服务人员的作用;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再接再厉,全面完成奥运气象服务各项任务。

    奥运赛事已全面展开,残奥会随即开幕。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奥运会、残奥会的总体部署,继续弘扬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奥运大家庭奉献“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气象服务,让党中央、国务院满意,让国际社会满意,让各国运动员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相关链接
· 郑国光到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指导气象服务工作
· 河北高科技气象服务为奥运提供保障让赛场更晴朗
· 走近青岛奥帆赛气象服务系统:万事俱备只待开赛
· "北京奥运会气象服务工作"发布会就气象问题答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