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地震灾害对地方病防治工作造成的后续影响,科学评估地震灾害引发地方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全面掌握灾区恢复重建地方病防治工作需求,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制定《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病防治恢复重建工作需求调查评估方案》。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调查评估。
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病防治恢复重建工作
需求调查评估方案
为科学评估地震灾害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四川、甘肃和陕西省地方病防治恢复重建工作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目的
(一)调查评估地震灾害对灾区地方病防治工作造成的影响。
(二)分析评估地震灾害引发地方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研究提出灾区地方病防治工作需求,为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范围
在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的通知》(民发[2008]105号)确定的10个极重灾县(市)和41个重灾县(市、区)范围内,根据历史地方病病区资料,在四川、甘肃和陕西3省的22个县(市、区)开展调查评估。
(一)四川省(15个):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青川县、茂县、平武县、彭州市、什邡市、江油市、汉源县、都江堰市、理县、广元市朝天区、黑水县和剑阁县。
(二)甘肃省(5个):文县、西和县、两当县、舟曲县和成县。
(三)陕西省(2个):宁强县和略阳县。
三、评估内容与方法
(一)地震重灾区地方病防治工作基本情况评估。
1.评估范围。四川、甘肃和陕西3省的22个县(市、区)。
2.评估内容。
(1)协调水文、地质、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收集地震对灾区水文、地质、地貌、土地、林业等破坏情况及其后续影响资料。
(2)协调水利、盐业等相关部门了解灾区降氟、降砷改水工程和碘盐销售网络损毁情况;
(3)卫生部门调查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降氟、降砷改良炉灶受损情况和落实大骨节病综合防治措施的受影响情况。
现场收集有关资料,并填写表1。
(二)地震重灾区生活饮用水氟、砷含量抽检。
1.调查范围。
四川省汶川、北川、绵竹、青川、茂县、平武、彭州、什邡、江油和汉源10个县市;甘肃省文县、西和、两当和舟曲4个县市;陕西省勉县和宝鸡市陈仓区。
2.调查点选取原则。
(1)在已知饮水型氟中毒、砷中毒病区县,按以下类型采集水样。
-未损毁的降氟、降砷改水工程末梢水;
-损毁但仍在使用的降氟、降砷改水工程末梢水;
-降氟、降砷改水工程损毁后改用原高氟、高砷末梢水;
-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饮用的井水和山泉水水源。
在上述饮水类型中,每种类型采样点不少于10处(少于10处的全部采集),每处采集2份水样(1份送检,1份留存备查),每县采样点的总数不少于40处。优先抽检饮用人数较多的水源。
(2)在非饮水型氟(砷)中毒病县(市、区),重点抽检以井水和山泉水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点,每种类型采样点不少于10处,,每处采集2份水样(同上),每县采样点的总数不少于20处。优先抽检饮用人数较多的水源。
3.调查和检测内容。检测水样中氟、砷含量,记录水源类型以及供水范围人口数。收集该县地震前饮水氟、砷含量的检测数据,填写表2。
(三)碘缺乏病调查。
1.调查范围。四川省北川、绵竹、青川、茂县、都江堰、理县、广元市朝天区、黑水8个县(市、区);甘肃省文县、西和县;陕西省宁强和略阳县。
2.调查内容。
(1)协调有关部门调查了解该县灾前、灾后碘盐仓储、批发、销售价格等情况。
(2)在每个调查县选取2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和2个受灾群众分散安置点(如无集中安置点则选取4个分散安置点),每个安置点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调查10名18-45岁育龄妇女,优先选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采集其家中食盐及本人尿样,每县共调查200人。同时在每个安置点调查2家食盐零售店的食盐来源、价格和销售情况。
(3)检测内容及方法。现场进行盐碘半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不显色的盐样,采用仲裁法定量检测;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填写表3。
(四)克山病调查。
1.调查范围。四川省汶川、剑阁县;甘肃省成县和西和县。
2.调查内容和方法。
(1)疑似克山病病例调查。召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室和2个历史上克山病重病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分别进行座谈,发现新发克山病线索,查阅相关病历,如有疑似克山病病例,应到病人所在地调查、核实。填写表4。
(2)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在2个历史上克山病重病乡(镇)各选2个村(首选新发克山病人所在村),选取18-45岁育龄期妇女、3-7岁学龄前儿童和18岁以上成年男性3组人群各20名(疑似克山病人优先),进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每组人群至少采集10份发样,检测发硒,填写表5、6。
(五)大骨节病调查。
1.调查范围。四川省北川、汉源和平武县;甘肃省文县和和成县;陕西省宁强县和略阳县。每县调查2个行政村。
2.选点原则。选择受灾严重、现仍食用自产粮的病区村,优先选择历史上成人患病率>20%,或近3年内儿童X线检出率>10%的病区村。
3.调查内容。每村对50名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拍右手X线片,不足50人者全部检查;在这些儿童中,采集10名儿童发样和家中自产主食粮样,进行发硒和粮样中T-2毒素测定,填写表7。
四、组织实施及分工
(一)卫生部疾控局负责调查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
(二)四川、甘肃、陕西省卫生厅负责组织落实调查评估工作。
(三)重灾县对口援助省的卫生防疫队协助开展调查评估。
(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负责调查培训,并组织相关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五)水氟、盐碘含量由县级或市级疾控中心(地病所)检测;水砷、尿碘和发硒样品由省级疾控中心(地病所)检测;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负责尿碘测定技术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负责四川省粮食T-2毒素和发硒样品的检测。
五、质量控制
(一)统一制定调查实施方案,认真开展调查培训,确保调查评估方法统一、技术规范和协调有序。
(二)样品采集及检测。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贮运和检测样品,样品检测严格质量控制,确保检测数据科学、可靠。
(三)各地要严格按照本方案的时间、内容要求进行调查。
六、评估总结
省级疾控中心(地病所)负责评估数据汇总、分析和撰写总结报告,经省级卫生厅审核后报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负责3 省评估资料的汇总、分析和总结。
七、时间安排
1. 前期准备及培训:2008年8月25-30日。
2. 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9月1-30日。
3. 数据汇总、分析及总结:10月15日前。
附件:调查评估表(表1-表7)
表2 饮用水氟、砷含量测定结果登记表
________省________县(市、区)____________乡(镇)
样品编号
|
饮水采样种类
|
水源类型
|
检测结果
|
具体采样 地点
|
安置点情况
|
饮用该水源人数
|
井水
|
泉水
|
其它(注明)
|
氟含量(mg/L)
|
砷含量(mg/L)
|
集中
|
分散
|
其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采样种类:1 未损毁的降氟、降砷改水工程末梢水;2 损毁但仍在使用的降氟、降砷改水工程末梢水;3 降氟、降砷改水工程损毁后改用原高氟、高砷末梢水;4 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饮用的井水和山泉水水源。
表3 盐碘和尿碘调查登记表
_______省_______县(市、区)________乡(镇)_______村 安置点名称________
样品编号
|
姓名
|
年龄
|
育龄妇女
|
食盐情况
|
盐碘半定量检测
|
安置点 情况
|
盐碘定 量结果(mg/kg)
|
尿碘 (μg/L)
|
孕期
|
哺乳期
|
其它
|
品种
|
价格 (元/公斤)
|
不显色
|
显色
|
集中
|
分散
|
其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食盐种类(填写代码):精制盐填1,粉洗盐填2,粗粒盐填3,其它填4(注明)。
表4 疑似克山病病例登记及临床诊断核实表
_______省_______县(市、区)________乡(镇)__________村(震前家庭地址)
一、疑似病例登记
1.姓名: 2.性别: 3.年龄: 4.职业:
5.震后居住地: 省 县(市、区) 乡(镇) 村
6.本地生:是/否
7.由何地来(地址): 省 县(市、区) 乡(镇) 村
8.何时来本地 年
注:问题6、7、8均指地震前原居住地或搬迁情况
二、病例核实诊断
1.既往病史:
克山病 有□ 无□ 克山病类型 患病时间 年 月 地点
其它心血管疾病 有□ 无□ 疾病名称 患病时间 年 月
2.家属克山病史:
注:家属克山病史的家属是指患者的直系血亲和三代内旁系血亲,本栏填写所有患克山病家属姓名及亲属关系。
三、临床表现
1.心脏增大: X线检查 有□ 无□ , 超声心动检查 有□ 无□
2.听诊奔马律: 有□ 无□
3.多发性室早 有□ 无□,心房纤颤 有□ 无□,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有□ 无□
4.心电图异常改变 有□ 无□, 心肌酶谱改变 有□ 无□
四、诊断
克山病:是□ 否□ 可疑□
克山病 型,心功能 级
核实诊断人: , 日期: 年 月 日
表5 克山病调查点地震前后居民食宿变化调查表
一、基本情况
1.姓名: 2.性别: 3.年龄: 4.户主姓名:
5.现住址: 省 县(市、区) 乡(镇) 村
临时集中安居点 是□ 否□ 临时集中安居点人数 人
6.震后住房:
①帐篷: 自 月 日起 室内:亮□ 暗□ 干燥□ 潮湿□
②活动板房: 自 月 日起 室内:亮□ 暗□ 干燥□ 潮湿□
③木板房: 自 月 日起 室内:亮□ 暗□ 干燥□ 潮湿□
④新建砖瓦房: 自 月 日起 室内:亮□ 暗□ 干燥□ 潮湿□
⑤原住房: 自 月 日起 室内:亮□ 暗□ 干燥□ 潮湿□
⑥其他: 自 月 日起 室内:亮□ 暗□ 干燥□ 潮湿□
7.原住址: 省 县 乡 村
原住房:木板房□ 砖瓦房□ 土墙房□其他□ 室内:亮□ 暗□ 干燥□ 潮湿□
二、地震前后主食产地及储存情况
主食粮种类
|
地 震 前
|
地震后1个月内
|
目 前 情 况
|
自产
|
外购来源
|
有无霉变
|
自产
|
外购来源
|
有无霉变
|
自产
|
外购来源
|
有无霉变
|
大米
|
|
|
|
|
|
|
|
|
|
面粉/面食
|
|
|
|
|
|
|
|
|
|
苞谷/玉米
|
|
|
|
|
|
|
|
|
|
干 粮
|
|
|
|
|
|
|
|
|
|
|
|
|
|
|
|
|
|
|
|
其 他
|
|
|
|
|
|
|
|
|
|
注:1、经常食用的主食品种在相应栏内划“√”,主食粮种类可多选。
2、外购来源:具体填写市场购买、政府发放、社会捐赠、其它。
3、干粮:指地震后初期由政府、社会等提供的饼干、方便面、方便米饭等干粮
三、地震前后副食摄入情况
分类
|
地 震 前
|
地震后1个月内
|
目 前 情 况
|
备注
|
1周3次及以上
|
1周1-2次
|
2周1次
|
2周
内无
一次
|
1周3次及以上
|
1周1-2次
|
2周1次
|
2周内无一次
|
1周3次及以上
|
1周1-2次
|
2周1次
|
2周
内无
一次
|
|
肉 类
|
|
|
|
|
|
|
|
|
|
|
|
|
|
蛋 类
|
|
|
|
|
|
|
|
|
|
|
|
|
|
豆制品
|
|
|
|
|
|
|
|
|
|
|
|
|
|
奶 类
|
|
|
|
|
|
|
|
|
|
|
|
|
|
蔬 菜
|
|
|
|
|
|
|
|
|
|
|
|
|
|
水 果
|
|
|
|
|
|
|
|
|
|
|
|
|
|
其 它
|
|
|
|
|
|
|
|
|
|
|
|
|
|
注:对于各类副食食用情况,在相应的栏划“√”。
填表人: 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