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山东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升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22日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

    只有30万人口的庆云坚持商贸立县,建成占地 50万平方米的国际物流园,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区),年市场交易额达234亿元;苍山县围绕发展现代流通业,全县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达28处,鲁南蔬菜批发市场列全国农副产品百强市场第7位;兰山区致力打造“中国现代商城”和“中国物流名区”,目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7.75%……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积极构建布局合理、活力充沛、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业体系,正是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条成功经验。

    发展服务业,只是山东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方面。记者从8月21日召开的山东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06年以来,全省县域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结构调整中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了肥城有机菜、文登产业群、禹城国家级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岚山临港经济区等支柱产业和集群,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崛起。

    过去两年间,山东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构筑产业集群,以商贸物流繁荣服务业,培植大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完成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全新布局。一方面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融入开放型经济循环之中,县域经济发展的合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县域经济出现了强县率先发展,中间县加速崛起,欠发达县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7月,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中,山东省26个县位居百强,与浙江并列百强县总数第一。

    从发展方式和质量看,县域经济的升级路径十分清晰。来自山东省县域经济办公室的统计显示,近两年,各县(市、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30个经济强县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30个欠发达县第二产业发展则明显加速;做大特色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截至目前,全省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已达246个;经济增长由主要依赖投资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30个经济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2005年的4407.2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106.06亿元,年均递增17.7%,高于全省平均增长 0.3个百分点;出口总额达334.48亿美元,年均增长49.1%;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和民生改善。

    2006年以来,县域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在山东省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和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省 122个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1882.48亿元,年均递增20.5%,占全省的比重由 81.4%增加到84.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829.15亿元,对全省地方财政的贡献由47%增加到49.5%。  

 
 
 相关链接
· 陈政高强调:做大特色产业 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 王珉: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 代表委员议政:改变县域经济“缺血体虚”的现状
· 马培华委员建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
· 沈阳统筹城乡 以城带乡——“县域经济”挑大梁
· 辽宁公布06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