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我国南极内陆站建设最终全面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顺利完成,并已分送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缔约国和在网上公开。这表明我国拟在南极建设的首个内陆站已完成议定书规定的环评要求和程序,体现了我国全面履行国际义务,切实保护南极环境的积极态度。
我国将于今年10月前往南极冰穹A区域建立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这是我国极地考察“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将实现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腹地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将是我国对国际极地年作出的杰出贡献。1998年生效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规定,在南极地区开展的活动,如果可能产生大于轻微和短暂环境影响的,必须进行全面环评,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完成全面环评草案和最终全面环评报告。
为此,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组织下,有关方面克服国内没有现成南极环境评估体系、缺乏相应经验等困难,组成了由管理、环评、科研、设计、后勤等方面人员参与的专业团队,先后完成了全面环评草案和最终环评报告,既客观评估了建站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又制订了一系列预防和减缓措施,为尽可能减小环境影响,切实保护当地环境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是我国的第一份南极全面环评报告。
今年6月,我国代表团在参加第31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和第11届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议时,将国家海洋局和外交部批准的我国内陆站全面环评草案提交环委会审议。有关国家和会间工作组对草案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我代表团一一作了回应和解答。通过讨论,环委会认为,我国内陆站环评草案总体符合议定书要求,赞同拟建新站将对重要科研的开展和支撑作出重大贡献的结论,认为草案行文清晰、结构合理。我国代表也表示,我们将积极考虑有关国家和组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最终全面环评报告。第31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采纳通过了环委会的意见,这为我国内陆建站取得了“国际通行证”。
根据规定,最终全面环评报告需要在活动开展前60天分送议定书各缔约国,并对外公布。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