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8日,2万多名第29届北京奥运会大家庭成员从首都机场顺利出港,其中25日为出港最高峰,293个奥运航班运载10148人离京。7月8日到8月27日期间,首都机场共保障5900多架奥运航班和76400多名奥运大家庭成员抵离,圆满完成了奥运会保障任务,目前民航已全面转入残奥保障阶段。
残奥会期间,将有148个国家及地区的4200多名运动员,2500多名教练员及裁判员,4000多名文字、摄影、广播、电视及技术人员,总共约10500多名残奥会成员抵离首都机场。残疾运动员主要包括轮椅运动员和视力残疾运动员,其中轮椅运动员近2000名,他们将携带生活轮椅和竞赛轮椅抵离首都机场;视力残疾运动员约800名,其中部分运动员将随身携带导盲犬。
由于抵离信息不完整,大量残疾人集中抵离,特殊服务要求高,残奥会运输保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8月28日,民航奥运领导小组向全民航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北京残奥会航空运输保障工作的通知》,对航空安全、安全保卫、空管保障、运输服务及残奥大家庭成员抵离服务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从奥运会筹备工作开始,民航系统就非常重视航空公司和机场的无障碍设施的改造。首都机场、国航、青岛机场等购置了一定数量的无障碍设施设备,比如改造无障碍车位,设置无障碍盲道等;公安部门明确了残疾人安检原则和轮椅、假肢等具体问题的安检办法,进一步体现了“保障安全、尊重隐私、尊重人格”的原则;首都机场场馆运行团队将残奥会志愿者与机场特服人员进行人力资源整合,满足全程迎送引导和辅助服务需求。民航有关部门还制作发放了专门的行李标签,为残奥大家庭成员抵达首都机场快速识别、提取行李以及缩短滞留时间提供了帮助。
据了解,首都机场在3个航站楼和公共区共投资了1000余万元对服务设施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涉及三大类1800多项内容:其中2号、3号航站楼分别进行了包括扶梯、步道的无障碍改造,低位柜台镂空及安全改造,增加、修补盲道,低位电话改造,增设车道边的召援呼叫器,出入口、楼梯、路缘石坡化处理,增加盲文提示、台阶加贴提示条、登机口增设闪烁灯光设施等。此外针对外籍的残障人士,还特别购置了由原52公分加宽到60公分、由原承重120公斤增加到150多公斤的轮椅。
不久前,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01号远机位大棚改造项目完成,这是首都机场特别针对15人以上残奥会团体所采取的服务举措。残奥会期间,残疾人旅客乘轮椅下机,平层办完边检等通关手续后,可以通过专用坡道横穿机坪,直达行李提取大厅,避免了错层现象,从而大大缩短了流程时间,真正方便了他们的出行。在原有两个无障碍卫生间的基础上,首都机场还在改造后的大棚里加装了6个移动卫生间,供运动员们休整使用。
为了缓解重度残疾或身体不适的旅客经过长时间飞行后出现的身体僵硬等症状,首都机场在3号航站楼E区三层东西两侧各设置了1个按摩区,以围挡包围,内部提供两张医用按摩床和座椅。同时,首都机场还在3号航站楼加装了8座临时无障碍卫生间,使到港层的无障碍卫生间分布更合理,数量更充足。
此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在视察首都机场场馆团队残奥会筹备工作时指出:“经过实际体验,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无障碍设施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满足残奥会的要求。”
截至8月28日,首都机场共保障49架次,307人残奥成员进港。8月30日是首个残奥会成员集中抵京高峰,计划抵港60班2135人次。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各部门正在加紧对各类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残奥会运动员。
杨国庆检查首都机场残奥会保障工作
8月30日各国残奥代表团高峰抵达首都机场,单日抵达人数达2439人。民航局杨国庆副局长在民航华北局黄登科局长、中航集团总经理孔栋、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总经理董志毅、国航股份总裁蔡剑江等领导陪同下对各国残奥代表团服务保障情况进行了检查,他对现场的保障情况表示满意。
8月30日,首都机场保障涉奥航班70架次,共接待奥运大家庭成员2439人(残奥),其中德国198人,俄国165人,西班牙156人,伊朗150人等人数较多的代表团相续抵达。截止到8月30日,奥组委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共保障了涉奥专机138架次,奥运大家庭成员加班和包机135架次,公务机1035架次。自7月8日至今,共有奥运、残奥大家庭成员等涉奥宾客43197人次抵达,37672人次离开首都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