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黄河之滨的开封,是我国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及四大中国书法名城之一。在工业、农业、旅游产业等方面独具特色,国内外享有盛名。特别是进入全省“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查摆问题阶段以来,该市“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提出了“自查问题要‘深’,征求意见要‘广’,督促检查要‘严’”,实现了思想解放与改善民生的对接,掀开了在新一轮解放思想中谋求改善民生的新篇章。
倾力解决出行难题
“公交车辆老化、破损严重;老城区背街小巷道路严重损坏,排水设施不完善,市民出行难……”在开封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征集意见活动中,这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开封形象的问题,市民反映较为强烈。
开封市委、市政府为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在充分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投资1000万元购进66辆新型公交车投入运营,并开辟、调整8条公交线路,解决市民出行难题。
开封旧城内许多背街小巷的道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一场雨过后,满地泥水让人无法出门。开封市委、市政府在省“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中,把解决百姓民生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拿出专项资金2245万元,对115条背街进行改造。
在位于开封市顺河区一条叫做“和谐街”的小巷里,记者看到,压路机正在路面上不停地滚动,民工们挥舞着铁锨干得热火朝天。“这条街原来是走路绊着脚,骑车像喝多,遇到下雨时,几天不出窝,和它的名字太不相称了,市民们怨声载道。现在你再看,路上花草整齐,路下管道相连,路面平坦整洁,那可是真正的‘和谐街’了。” ……听说有记者采访,附近的居民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致力构筑和谐景区
“这段城墙是现有开封城墙中受损最严重的。”9月2日,记者来到开封市迎宾门东侧的城墙处,城墙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历史记载,该段城墙自1842年以来就没有修缮过,拆迁前,这里全是破旧的临街商铺、住房,这些房屋不仅遮掩住了城墙的风采,也对墙砖造成了破坏。”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遗存古城墙,开封城墙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关注。“修缮古城墙,刻不容缓!”开封市的许多网友在这次大讨论中在网上发帖。
“开封投资1个亿启动了古城墙迎宾门至大南门段的修缮工作,使古城墙从各种临时建筑的淹没中‘解脱’出来,重新亮相世人眼前。目前,修缮工程已经启动,完工后,将根据各段城墙现状及历史典故、开封风土民情确定不同的主题,让具有自然园林形态的空间环境与古城墙的原始、古朴融为一体,既能展示开封的民俗文化,又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空间。”开封市城管局局长陈传智告诉记者。
9月2日晚,记者来到位于开封午门广场附近的几个景点,观赏了开封的夜景。夜晚的清明上河园,华灯齐放,在10多种灯光的辉映下,亭台楼榭熠熠生辉,犹如天上宫阙。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让人如痴如醉;龙亭公园内,玉带桥蜿蜒起伏,绚丽夺目;东湖岛上五彩缤纷,恰似火树银花;波光粼粼的龙亭湖周围,一组组宋式建筑群全都“亮”了起来。轻歌曼舞的宋代宫廷舞蹈《踏歌》,行云流水般的古筝独奏《渔舟唱晚》,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品味……
“亮化工程‘点亮’了开封。”陈传智告诉记者,“开封市委、市政府针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群众提出的老城区夜间照明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拨付11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开封市城区主、次干道路灯改造工程,对15条亟待更新照明设施的道路进行了路灯线路改造。目前,开封成了座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强力推进小额创业
开封盛达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朱瑞贞曾是一位下岗职工。2003年依靠政府提供的5万元个人小额贷款,自主创业建起了自己的公司,经过几年的拼打,如今企业资产已超过4000万元,并解决了200多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开封市一直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以来,该市更是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创业。为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开封市认真落实小额贷款政策,完善制度、简化程序、扩大规模、提高额度,确保了小额贷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激发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积极性,拓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渠道,开封又制定了《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统一放贷操作办法》,从而进一步发挥了小额贷款推进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截至目前,开封为个人提供了创业贷款4.6亿元,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兴办各类经济实体15000个,辐射带动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企业主发放贷款1.3亿元,带动1.5万人就业。截至上半年,全市累计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万人次。
“目前,开封市小额贷款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小额贷款已成为开封市解放思想与改善民生对接中的一根‘杠杆’。小额贷款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程也成了开封的亮点工程,全民创业成为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网民点击率最高的热点话题之一。”开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黄玮介绍说。
“随着‘工业强市、开放带动’战略效果的显现,开封市已经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今年前8个月,全市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市本级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43.5%。预计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将超过26亿元,市本级收入突破11亿元。”开封市市长助理、财政局长张扬介绍说,“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由‘吃饭财政’向‘民生财政’的转变,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开放的成果。今后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还要继续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确保新增财力投入比例逐年提高。”
如今,老百姓感受到了“民生财政”带来的实惠。在城市,路好走了,环境美了,公共设施增加了,低收入者有了基本生活保障。在农村,“村村通”让油路通到家门口,农家娃上了现代化的课堂,自来水进了村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家带来了幸福的希望…… (王胜昔 通讯员 李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