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确保消费者喝上“放心奶”,从生产企业的原料购进到商业销售成品的各个环节,都采取多项措施。目前,在北京市场上一度受消费者冷落的奶制品销售正在逐渐回暖,消费者对奶制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明显上升。
25日中午,记者在宣武区椿树园小区蔬菜市场牛奶销售点看到,各种包装的伊利、蒙牛纯牛奶摆成一堆无人问津。记者买了一袋三元早餐奶问销售牛奶的女老板:“部分品牌牛奶检出三聚氰胺后销量如何?”“销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女老板说。“牛奶卖不动,到了保质期怎么办?”“由牛奶生产厂家负责收回!”
居住在椿树园小区叫刘红的女士前来购买三元纯牛奶。“三元纯牛奶卖完了!”女老板指着摆放的伊利、蒙牛纯牛奶说,“这些奶都是经过检验合格的,绝不含三聚氰胺,你就放心买吧!”
据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协调办公室介绍,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北京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加强了对养殖场、乳制品加工厂、奶站、商场、超市等各类经营主体的监督检查,对不合格奶粉和液态奶全部采取了下架、封存、召回、销毁等措施。北京质监部门还向全市30多家奶制品生产企业派驻了监管人员,负责对进厂原料奶质量和各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对出厂成品进行批批严格检验,确保上市奶制品的质量。(记者刘浦泉 殷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