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假期里,不少居民恢复了消费乳制品的习惯,在众多品牌的乳制品中,产地为河南省的乳制品销量较好。
在国家公布的抽检结果中,河南省产乳制品整体质量较好,这得益于河南省多年来始终严抓质量监管。
优质奶源基地建设见成效
近年来,河南省已步入奶业发展大省。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河南省奶牛存栏数量达57.5万头,奶类产量215万吨,跃居全国第五位。全省标准化奶牛饲养场区达952个,规模饲养比重达78%。从2001年起,河南省就实施了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与豫东奶源基地开发建设。截至去年年底,这两处奶牛的存栏量、产奶量均占全省的70%以上。
有了优质的奶源基地作保障,河南省乳制品加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全省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102家,加工能力255万吨,形成了郑州花花牛、洛阳巨尔、商丘科迪等一批高成长型本土企业,蒙牛、伊利、光明等大型乳制品企业纷纷落户河南省,河南省消费者每天可品尝到本土产新鲜乳制品。
常年重点监控乳制品质量安全
多年来,河南省对乳制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日常监管一直没有放松。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未获证的企业不得生产,这项措施“过滤”掉了许多小作坊式企业,使河南省乳制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保障能力较强。获证后,质监部门严格实施强制检验,确保乳制品质量连续合格稳定。质监部门定期公布的乳制品抽检结果,让不合格产品上黑名单,对严重违规的企业实施停产和取缔。
近年来,河南省对酸奶、纯牛奶、奶粉、含乳饮料等开展重点监控,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乳制品。在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下达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任务中,从元旦、春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儿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到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液体乳、奶粉都是重点检查的食品。畜牧、质监、工商等部门实施乳制品安全分段监管,层层把关,各司其责,使河南省产的奶粉、液体乳合格率均在95%以上。
检测三聚氰胺已写入地方标准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9月16日,河南省出台了《奶及奶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测定》等4个地方标准,为生鲜牛奶和奶牛饲料质量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确保原料奶、奶牛饲料中不含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
为缩短检测周期,加快乳制品上市速度,河南省不少乳制品生产企业已购买了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高科技设备,设备投入使用后,从原料奶进厂、产品出厂抽检,都能保证迅速检测。既降低检测成本,又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更多合格乳制品将有保证。
目前,全省质监系统派出160名质监人员,到全省87家乳制品厂实施24小时不间断驻厂监管。乳制品出厂前要批批抽检,完全合格的乳制品才能出厂。这些监管措施可确保河南省消费者喝上放心的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