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应邀参加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奠基仪式。他不顾连续几天的繁忙工作和旅途奔波,在浙江安吉召集了部分同志,就中国如何建设生态博物馆进行座谈并发表了重要意见。
单霁翔在认真审阅并听取了《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概念方案》的介绍后,就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和中国如何建设生态博物馆表示,安吉是“国家生态县”和“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有着建设生态博物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东部地区生态博物馆建设的理想之地。他说“我很欣赏安吉县在建设生态博物馆规划中,提出了有别于其他模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思路,融自然生态环境、传统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于一体,将博物馆的功能向外扩展与延伸,真正承担起与社会相关的责任,储藏更多的历史与现代信息,这样一种新型的生态博物馆,使之向着遗产保护的专业化、博物馆化方向前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单霁翔指出: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创造和发展出不同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景观以更具生机的要素结合和更为复杂的文化内涵,在更大尺度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中进行拓展和延伸。各种类型的文化景观,为人类文明世代传承并不断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单霁翔强调指出,当前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展开,这一行动的开启给广大农村地区带来深远的变化。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意味着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一项综合的事业,应该成为一项惠及亿万民众的系统工程,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但是,由于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特别是对拆旧建新后的“新村新面貌”不断进行大量宣传,而对于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地方错误地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村建设”。近年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受到强力挑战。不少地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是致力于农村的综合发展,而是存在简单化地加快城市化的倾向,忽视原有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盲目“求新求洋”。在此种自信心不足的情形之下,一些历史文化村镇逐渐抛弃自我传统,接纳城市的价值观、思考方式与生活模式。然而,传统特色的消失成为当前历史文化村镇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些地方将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方法套用过来,通过集中建设复制城市环境,城市的广场、城市的园林、城市的道路、城市的草坪、城市的建筑等,均被不加选择地搬到历史文化村镇,致使一些原本风景优美的道路、河流,全部改造成宽直的马路、宽直的河道,景观设计单调而规则化、空间关系缺乏相互联系。
单霁翔指出: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所有生活其中的民众密切相关,民众是其保护和传承中的灵魂。只有唤起当地民众的文化自觉,才能够说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取得了真正的成效。保护必须与社会进步一致,实现动态发展。保护村落文化景观和乡土建筑遗产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民族文化,而不是保护贫穷落后,是促进社区的进步,而不是阻止社区的发展。因此,只有历史文化村镇内居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生活逐渐富裕,才能增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自尊和对于家乡未来的自信,才能提高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的自觉性。
单霁翔强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聚焦“三农”,我们文物部门应该做些什么?生态博物馆把文物、生态、博物馆紧密地联系起来,从静态到动态,既保护静态的也保护不断变化的动态的东西和进化的过程;既保护古代的也保护现代的;既保护宫殿建筑也保护民居建筑;既保护物质的也保护非物质的,使文化遗产保护从点到线、到面。我们要改变观念,生态博物馆建设其概念很重要,要好好地研究、分析。安吉的生态博物馆建设有一个很好的概念。这个概念与安吉县委县政府的“中国美丽乡村计划”是一致的。今天,我们将举行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奠基仪式,这是安吉建设生态博物馆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前期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尽快将建设生态博物馆的规划做深、做精、做透并付诸实施,切实建好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在东部地区乃至全国推广。
参加座谈会的有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湖州市文物局局长柴培良、安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金凯和县文广新局局长董才宝、县博物馆馆长程亦胜等。(程亦胜 程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