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青海省公选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公选干部培训会,对即将上任的11名公选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会期间,省委书记强卫与11名公选干部进行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公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骆惠宁亲切看望了公选干部。培训公选干部,是这次公选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历时近5个月的青海省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圆满结束。
今年7月至11月,青海省开展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通过公开选拔,选出的11名同志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博士学位的5名;年龄较轻,36岁-40岁的5人,41岁-45岁的6人;结构得到优化,女干部2人,少数民族干部2人,省外6人,省内5人。这是青海省自1999年以来第6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也是首次面向省外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得到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认同和各族群众的广泛好评。
创新思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省委始终认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必须培养选拔一批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必须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开阔的胸襟培养选拔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加快年轻干部选配步伐,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活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和需要,省委决定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开选拔方式,选用一批副厅级领导干部,进一步优化省管领导班子结构。
选人用人的视野宽、渠道宽,是选拔干部实现好中选优的重要保证。为了广泛吸纳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各方面优秀人才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服务,省委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一次性拿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经委副主任、省发改委副主任、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建设厅副厅长、省交通厅副厅长、省商务厅副厅长、省文化厅副厅长、省外事办副主任、省地税局副局长、省环保局副局长、省广电局副局长12个副厅级职位,面向全国公开选拔。
加强领导——科学有序地推进改革
这次公选工作涉及职位多、岗位重要,倍受省内外干部群众的关注,必须加强领导、细致谋划、精心组织,科学有序地推进。
省委对这次公开选拔十分重视,专题召开常委会议进行研究,作出指示,提出要求,为搞好这次公选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为组长,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和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的省委公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公选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相关负责同志组成,负责公选工作具体事宜。为保证公选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省公选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制定了《青海省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总体方案》,并将其按工作程序和步骤细化为7个子方案;制定《青海省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职位说明书》,逐一明确各职位岗位职责和具体要求;印发《青海省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公告》,对选拔职位和名额、报名范围、报名资格和条件、工作程序和实施步骤等作出明确规定。
为了确保公选工作科学周密、规范有序地进行,省委始终如一地加强对公选工作的组织领导,在酝酿策划阶段,对省管领导班子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对其现状和结构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研究部署阶段,按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省管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召开专题常委会议,研究确定拟选职位及其岗位要求。在工作推进阶段,先后三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公选办公室关于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相关事宜,提出工作要求。在具体实施环节,省委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公选办公室先后五次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省委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的具体措施,按照总体操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阶段性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广泛宣传─全面组织动员宣传动员是搞好公开选拔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只有把宣传动员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使广大符合报考条件的干部全面了解这次公选工作的基本情况,才能有效动员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公选工作中来,才能确保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才能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出来。
公选工作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宣传动员工作。7月7日,在人民日报、青海日报、青海电视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和青海新闻网刊登发布了《青海省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公告》。积极与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知名网站联系沟通,先后有62家国内知名网站在第一时间发布公选消息。为了扩大宣传动员效果,7月14日,在人民日报和青海日报再次刊登公选公告,确保广大干部和群众了解情况。在省内,由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青海省开展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的通知》,指导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宣传动员、组织推荐和资格审查工作。各地、各部门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积极动员、推荐符合报考条件的干部报名。由于宣传工作到位,动员组织有力,公开选拔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干部报名积极、踊跃。报名期间,共收到28个省区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事业单位的报名资料625份,还有部分留学国外的博士研究生的报名资料。经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人员达480人。
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公选工作政策,是广大干部积极参与、群众广泛支持的前提。公选工作伊始,省公选办公室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报道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报名环节,认真做好相关政策措施的解释和说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省委的决策和部署,鼓励、动员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干部积极参与。在重点工作环节,坚持以在新闻媒体刊发消息、评论员文章等多种方式,宣传政策规定,报道工作进展情况。
规范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公开选拔干部工作能否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这次公开选拔,按照过程透明、运作规范、操作有序、结果公正的要求,进行周密部署、科学决策、规范操作,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开选拔用人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选拔工作的公信度。
严格选拔程序。公开选拔是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之一。为充分体现竞争、择优原则,这次公开选拔制定了严密的选拔程序,采取10个步骤有序进行。一是报名。按照公选公告相关要求和职位说明书的规定,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两种方式组织报名。二是资格审查。省公选办对报名资料统一进行审查,并将资格审查贯穿公开选拔的全过程。三是笔试。考试内容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部分,对应试人员进行测试。根据笔试成绩,按拟选职位1:5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四是面试。对应试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五是确定考察对象。根据综合成绩,按1:3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六是组织考察和研究决定。按照《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对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考察结果,确定2名拟任职人选,提交省委常委会议进行差额票决,得票数超过应到会成员半数的作为拟任职人选。七是任前公示。对常委会议票决产生的拟任职人选,在新闻媒体公示。八是决定任用。公示后,未发现影响任用问题的干部,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任用手续,并实行一年试用期。九是组织谈话。省委领导与公选干部进行集体或个别谈话。十是任前培训。按照相关规定,对公选干部进行任职前培训。
公开选拔过程。公开透明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关键环节,公选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首先必须要做到公开。这次公开选拔,坚持公开透明,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度。在公选工作之初,通过媒体的宣传动员,公布了公选工作规则,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选拔的职位、条件、资格和具体操作程序;对入围笔试、面试、考察的人选及最后拟任人选都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切实做到了公选工作规则、公选过程、公选结果"三公开",进一步增强了公选工作的公信度和透明度。
营造公平环境。公平、公正,是公开选拔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公平竞争,才能确保结果公正。这次公选,在命题环节,委托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命题,立足于考素质、考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考实践为主;考知识与考能力相结合,以考能力为主,从而为广大考生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在阅卷环节,从省内抽调20余名高层次专家组成阅卷专家组,成立阅卷专家委员会,负责整个阅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在面试评分环节,从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职位所在单位、专家学者和部分领导干部中抽调84名同志担任考官,由职位所在单位"一把手"担任主考,分12个小组进行面试,面试结束时公布成绩。
实施全程监督。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就是要对选人用人过程实行严格监督。这次公开选拔,省纪委派人全程参与、全程监督,每个环节都严格按预定方案和程序规范操作。针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试卷提取押送、密封保管、笔试阅卷、面试评分、成绩核对等重点环节,由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组成监督小组层层把关,开通监督举报电话。
发扬民主--积极探索差额选拔任用办法
这次公开选拔,实行差额考察,12个职位中的11个职位的拟任职人选进行差额票决,充分体现了竞争择优的原则。
差额考察。这次组织考察是青海省首次大规模派遣考察组赴省外进行考察,任务重,难度大。为确保考察结果真实准确,省公选办在认真研究这次公开选拔特点和分析考察对象人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考察方案》,并实行考察预告制。在考察过程中,从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公选职位所在单位抽调相关人员组成8个考察组,分赴北京等9省市和省内相关地区和单位,对12个职位共35名考察对象进行了差额考察。各考察组深入到各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严格按照《考察方案》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深入考察、细致了解,对能否提拔使用认真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意见。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的来信来电,及时认真核查。
民主决策。扩大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选准用好干部、防止用人失察失误的重要措施。这次公开选拔,坚持发扬民主,进行民主决策。10月27日下午,省委召开常委会议,集体投票表决公开选拔的各职位建议人选。提请省委常委会议投票表决的23名人选, 11个职位提交2名建议人选进行差额票决,1个职位提交1名建议人选进行等额票决。经投票表决,产生了11个岗位的11名任职人选。整个人选产生过程充分体现了省委实事求是和"竞争、择优"的务实精神。
这次公开选拔,是青海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实践和探索,也是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又一次改革创新,既选拔了人才,又宣传了青海。公开选拔过程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仅选出了一批德才素质好的干部,也发现和储备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通过公开选拔,展示了青海自信开放创新的良好形象,展示了青海广纳贤才的胸怀和宽广的用人视野,展示了青海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