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1月27日至28日交通运输部在广东肇庆召开的全国航道养护管理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以来,航道养护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2007年,全国内河航道养护里程达到9.89万公里,比2000年增加1.86万公里,养护里程占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的比例从2000年的67%提高到80%,沿海航道养护里程超过1万公里。
2000年以来,内河航道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年投资额由2000年的5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15亿元,年均增长17%。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5万公里,比2000年增加4170公里。其中三级以上航道8820公里,比2000年增加6.4%;五级以上航道2.435万公里,比2000年增加5.6%。同时,航道养护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2007年,全国内河航道设标里程达到3.7万公里,设标数量3.5万座;沿海航道设标数量7980座。航道管理与保护得到加强,7年来,共审批跨、临、拦河建筑物11327项,在公路、铁路、电力、水利等行业大规模建设中,全国主要航道没有出现新的严重碍航建筑物。航道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新进展,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已达1700多公里,省级文明样板航道达3000多公里。
全国内河航道等级的提高、结构的优化,为水路运输结构调整和干支直达、江海联运提供了较好条件,实现了水路货运量快速增长,水运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国共完成水路货运量28.12亿吨、货物周转量64284.85亿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130%和171%,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所占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9.0%和53.4%提高到12.4%和63.3%。内河货运量12.99亿吨,货物周转量3553.12亿吨公里,长江成为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河流,京杭运河已成为世界上运输规模最大、最繁忙的运河。
交通运输部水运司司长宋德星表示,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贯彻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方针,把航道养护管理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加快航道立法、深化航道管理体制和养护机制改革、推进科技进步、强化行政管理、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继续开展文明样板航道创建活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航道养护管理工作。
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补助地方航道应急抢通工作。在建立航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方面,交通运输部将依据《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干线航道专项预案;各省也将制定航道应急抢通预案,提高应急处置和防灾抗灾能力。
此外,航道养护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也将加快推进,逐步建立实用型航道信息网络系统和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航道信息资源共享。(林芬 吴楚楚 陈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