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入盆里,洗菜做饭太方便了”毕节市朱昌镇的徐阳立对记者说起用上了自来水后兴奋的神色写在脸上。自从朱昌镇人饮安全工程建成后,全镇近10000人告别了饮用塘水、苦咸水的历史。朱昌镇饮水条件的改善,只是贵州省广大农民群众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中切实受益的一个缩影。
截至11月底,贵州省今年已解决197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占全年总目标98.5%,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均超额完成任务85%以上。目前全省各级水利部门正加快建设步伐,年底使受益群众可达220万。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产之根。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地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解决1151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比原规划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任务的时限提前了10年。在去年完成了100万农村人饮安全任务的基础上,2008年全省投资8亿元,又将完成200万农村人饮安全任务。
为了又好又快地完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这一“德政工程”,各地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稳步推进”的原则,把水源的供水保证率作为重点来抓,搞好项目编制及工程设计,大力推广和完善规划建卡、社会公示、资金报账、集中采购、工程监理、用水户参与等做法,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还制定了全省的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
各地高度重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已开工建设的大方朱仲河地下水开发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将在12月底前供水;威宁花岩洞地下水开发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明年春节通水,竣工后大方朱仲河地下水开发和威宁花岩洞地下水将让当地10万余名群众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按照省里的安排,今年毕节地区完成100万农村饮水安全任务。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地县水利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采取超常规的工作方法和措施,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各县市水利局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来。建立和落实责任制,领导分片负责,每个工程都明确一名以上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各参建单位,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倒排工期,抓紧施工,到11月底已完成85万人农村人饮安全饮水困难问题。
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各地对已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进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大力推广“乡镇供水公司”“用水户协会等模式”合理核定水价,既要让农民群众能够承受,又要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