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吉林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综述:携手共建 惠及民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23日   来源:吉林日报

    从今年7月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吉林省伊通县图书馆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从只有一间阅览室,仅能接待20至30位读者,发展到现在拥有包括电子阅览室等5个功能各异的阅览室、能同时接待读者达300人,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的现代化图书馆。这一切的改变都要归功于吉林省建立的图书馆联盟,是联盟成员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利用自身人才、设施、图书等资源优势,帮助基层图书馆实现了跨越发展。

    这一事例是吉林省近年来在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所进行的整合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资源,实行共建共享的创新举措的一个显著成果。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成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吉林省积极探索公共文化体系共建共享、共谋发展、互助多赢的新路子,把为民所需、政府主导、共同支撑、善借外力作为切入点,依托需求,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机制,搭建开放共享、具有良性发展的平台。在建立图书馆联盟、探索图书馆服务新模式,采取多元共建、打造欢乐庄稼院,促进各部门联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程建设以及整合资源、创新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馆际合作,探索图书馆服务新模式。从年初开始,吉林省整合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资源,建立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联盟通过开展馆际开放、图书通阅等,实现了合作开放、资源共享,弥补了公共图书馆图书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高校、科研单位等系统图书馆阅量低的问题。同时在农村,探索建立县域统筹、乡村流转的农村图书服务机制,推进“总分馆制”,将县、乡、村公共图书资源纳入县图书馆统一管理,在乡和村建立县图书馆的分馆或流通站,让各类图书流动周转起来,使农民能够享有县域的图书资源。

    多元共建,打造欢乐庄稼院。从去年以来,吉林省开展了“打造欢乐庄稼院,先进文化百村行”系列活动。通过政府扶持、农民自办、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已建设各类文化大院等村级文化阵地2000多家。将建设文化大院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等结合起来,打造了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利用一个平台,发挥了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全面功能,促进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部门联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程建设。全省共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网点1148个,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和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搭建了4918个,形成了覆盖省市、县(区)、乡镇、社区、村屯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以各部门资源为基础,以互联网信息资源和各种信息搜索技术为平台,建立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参考咨询服务站”,为社会提供免费的网上参考咨询和文献远程传递服务。

    整合资源,创新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模式。吉林省分别整合了歌舞、电视剧、广播电视网络和图书出版等领域的资源,建立了相应的集团,并建立了长影农村电影基地,这些集团和基地功能全面,效能彰显,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记者 孟凌云)

 
 
 相关链接
· 长沙公共文化覆盖农村 政策和服务多向农村延伸
· 改革开放三十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全国城乡
·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年完善
· 30年来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明显成效
· 辽宁省全面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五项工程建设
· 辽宁要求限期完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5项工程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