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介绍,广西红树林虫害防治研究取得新进展,承担课题研究的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红树林害虫时空数据库,该数据库掌握了虫害的分布、地点、爆发程度等数据,相当于一个“病因库”,为今后研究防治虫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04年5月,合浦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爆发了40年来最严重的病虫害,一周内40公顷白骨壤(红树林品种之一)迅速变黄枯萎扩大至106公顷,虫害还蔓延至北海、防城港、钦州等地的红树林,给红树林生长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2008年,虫害再次发生,几乎波及广西所有的白骨壤分布区,发生程度较2004年更为严重,多处白骨壤群落当年无一结果。
据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分析,包括广西在内,这几年之所以出现全国范围内的虫害,最直接的反映就是陆地植被消失,害虫的天敌减少。目前红树林存在三大威胁:一是红树林周边的房地产无度开发。二是城市建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食虫鸟类、昆虫天敌种类大大减少。三是入海排污的加大导致环境污染,而海水水质对红树林和泥滩上的多种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科研人员通过全岸线普查,固定点观测、室内试验、实地防治应用检验等方法,对红树林主要害虫种类、形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基本掌握了广西红树林主要虫害及其天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红树林害虫时空数据库,首次分析了植食性昆虫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红树林的管理和为下一步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