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3日,在周口市五一广场,该市工商局执法人员正在向市民讲解商品识假辨假知识。记者 史长来 摄
3月13日,河南省消费者协会举行新闻通气会,发布了2008年度河南省消费者投诉分析报告及十大消费警示。
据悉,2008年,河南省各级消费者协会接待消费者来访、接受咨询435061件;受理消费者投诉33359件,解决32726件,解决率98.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14万元。总体来看,消费者投诉质量问题仍然最多,占总量的53.4%;其他按投诉量多少排序依次为营销合同问题、价格问题、计量问题、安全问题、广告问题、假冒商品问题。
2008年全省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的十大热点主要有:
电视、互联网、邮寄购物类共计705件,占2.1%。部分经营者虚构性能、广告不实、以次充好,误导消费的情况严重。
食品、保健品类共计2901件,占8.7%。食品、保健品投诉有所上升,食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关键问题,而保健品盲目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
家用电器类共计3008件,占9%,家电商品售后服务问题突出,少数家电商品生产和经销企业“重销售、轻服务”,消费者反映强烈。
农用生产资料类共计1184件,占3.5%。省消协分析认为,农资投诉量下降但假冒伪劣农资坑农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维权工作仍不能放松。
房屋及装修建材类共计4604件,占13.8%。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认购协议书对消费者约束多,对开发商约束少;对精装修房屋的具体装修标准约定不清晰;一些楼盘在广告、宣传资料、样板房方面夸大其词、弄虚作假等。
公用事业类共计815件,占2.4%。主要表现是水、电、气、暖、公交等公用事业服务部门服务质量差,消费没账单,计量设备检测难,消费者意见很大。
预约消费服务类共计723件,占2.2%。消协分析认为,随着预约消费方式的流行,预付式消费在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实惠的同时,其投诉也是逐年上升,行业主要涉及洗衣、超市、美容、健身等。
中介服务类共计855件,占2.6%。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是中介机构利用在合同中设置的“霸王条款”,以违约赔偿金要挟客户,限制客户的契约自由和选择权。
日用百货中服装鞋帽类共计2926件,占8.8%。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是个别经营者只顾自身利益,忽略了商品质量,未能把好进货验收关,使一些不合格带有瑕疵的商品流入市场,售后服务没保障。
通讯产品类共计3620件,占11%。投诉的主要问题是,一些不法厂商以超低价格、欺骗性产品广告诱导消费者购买走私手机、翻新手机和假冒伪劣手机,这些手机质量低劣、故障频发且售后无保障,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消协提醒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山寨机”、“水货机”以及劣质手机,以免权益受到损害。 (记者 杨 凌 实习生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