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
李盛霖出席会议并作总结发言
6月25日,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第一次会议以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落实了相关政策措施,增强了部省市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合力。
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组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出席会议并作总结发言,安徽省省长王三运致辞。
李盛霖指出,会议的召开对新形势下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家一致认为,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指导方针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
李盛霖强调,今明两年是完成《“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的关键时期,近期要重点加强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航道建设。结合水利河势控制工程,实施一批航道整治及控导工程,扩大航道通过能力,改善通航条件。合力加强重要支流航道建设,积极促进干支联动发展。
二是推进港口建设。重点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完善现代航运发展配套政策。积极推进长江港口建设,重点加快专业化、规模化码头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加强老港区技术改造,实现港口结构升级,促进港航协调发展,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推进船型标准化。禁止新建非标准船进入三峡库区,逐步禁止小吨位船舶通过三峡船闸,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加快标准船型的研发。对于长江中下游非限制性航段,采用引导的方式推广标准船型。研究提高中下游船舶的技术规范,促进环保、安全性能等指标的提升。
四是推进物流发展。依托长江大通道的优势,加快沿线物流节点和港口物流园区、港口保税区的规划,促进港口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口岸综合服务效率;推动传统港航企业升级改造,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单一运输承运人向现代物流经营人转变;积极支持长江干线内河集装箱运输;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建立长江航运综合服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长江航运信息共享;研究制定扶持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港口物流园区发展。
五是加强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把握好长江水运安全发展规律和安全监管规律,不断提升长江水运安全发展水平。切实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抓好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和特殊天气状况下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三峡库区航运安全监管;进一步改善长江通航环境;建立长江快速高效的应急反应体系。
六是加大资金投入。在稳定现有资金渠道和资金规模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增加水运建设资金投入,加快长江水运发展。
总结近年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发展的经验,结合会议达成的共识,李盛霖就进一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出建议。一是要加强协调领导,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加强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储备,为编制“十二五”长江水运发展规划做好准备;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在现有资金投入规模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多渠道争取资金用于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老旧船舶淘汰;四是加强法制工作,保护水运资源,切实加强跨河、拦河、临河建筑物的通航论证工作,确保为水运发展留有合理空间;五是完善协调机制,加大合作力度。
长期以来,内河水运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是制约内河水运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务院对此一直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积极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意见,通过调整投资结构,逐步加大了内河水运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国家将再增加10亿元预算内资金,重点用于长江干线航道工程建设。这样,“十一五”前四年中央共安排内河水运建设资金179亿元,为“十一五”投资计划的1.2倍。此外,国家还安排了10亿元的船型标准化中央引导资金,今年将先期安排1.5亿元启动该项目,各省市政府将按照1:1的比例配套安排引导资金。
会议期间,交通运输部与沿江七省二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若干意见》,财政部、交通运输部与沿江七省二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参加会议并主持签字仪式。
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代表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就第一次会议以来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沿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上海、江苏七省二市,以及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言。贵州、浙江、山东交通港航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彭燕 王姗姗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