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1日,我国东北北部、华北中南部以及西北东部部分地区出现降雨过程,前期受旱的局部地区旱情有所缓解。但总的看,北方重旱地区降水量总体较少甚至无雨,且作物受旱时间长、程度重,因旱干枯面积仍在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南方的湖南、湖北等省部分地区近期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已经露头。
截至8月22日12时统计,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为1.33亿亩,虽比受旱高峰时减少了5800万亩,比常年同期均值少900万亩,但重旱面积仍有5828万亩,与受旱高峰时持平;干枯面积、饮水困难人口和大牲畜数量均比高峰期有所增加,分别达2674万亩和461万人、405万头。
8月22日,国家防总召开抗旱专题会商会,研究分析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抗旱形势,强调我国北方旱情将呈回升态势,南方旱情可能持续发展,全国抗旱形势依然严峻。会议要求北方旱区继续紧抓抗旱不放松,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投入抗旱工作。同时,要求湖北、湖南两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近期出现的旱情早做部署,统筹配置水资源,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挖掘抗旱潜力,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力争粮食稳产丰收。

北方旱区农业部门多措并举 积极开展抗旱保收工作
当前,北方旱区高度重视抗旱工作,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及时出台政策措施,力争大旱之年农民不减收。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各地纷纷加大投入,对农民打抗旱水源井、购买抗旱设备进行补贴。辽宁省财政下拨抗旱救灾资金2400万元,全省累计投入各级抗旱资金1.79亿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下拨4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抗旱救灾工作,山西省动用省长预备金中2650万元,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支持受旱地区抗旱。黑龙江省旱区共投入抗旱资金2.27亿元,支持农民新打各类抗旱水源井5193眼,新增抗旱设备6048台(套)。 >>详细

8月20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查干淖尔镇61岁的农民聂国全在自家的玉米地里“收割”旱枯的秸秆。入夏以来,内蒙古持续无有效降水,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全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达4727万亩,20多万头(只)牲畜死亡,因旱造成189万人、427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6个县级城市因旱供水受到影响。全区有50多座水库干涸,大部分中小河流发生断流。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造成11058眼机电井出水不足或吊空,靠地下水灌溉的地区面临新的水源危机。 自8月17日10时起,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内蒙古启动III级应急响应,全力做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自治区水利厅已经派出抗旱专家组赴各灾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中央财政下拨辽宁吉林内蒙古抗旱救灾资金1.82亿
近一段时期,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遭受严重旱灾,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为帮助地方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中央财政紧急下拨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抗旱救灾资金1.82亿元,主要用于因旱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救助、特大抗旱措施补助及农业生产救灾支出。 >>详细
旱区农业部门抓住降雨时机加强秋粮后期田间管理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20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五省(区)农作物受旱1.1亿亩,其中重旱4558万亩,比旱情最重时分别减少3959万亩和1283万亩。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16日以来山西大部、内蒙古中东部、辽宁大部、吉林局部和黑龙江大部地区出现了降雨,部分地区降雨量达到10-20毫米,局部地区达到25毫米以上,对缓和旱情十分有利,加之抗旱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受旱面积有所减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