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针对“出租车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差、从业人员管理弱、投诉案件居高不下”等诸多行业痼疾和难题,以深化“文明服务、诚信经营”活动为载体,采取“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多措并举,罚教并重”的综合监管新措施,全面强化执法监管工作,有力促进了主城区客运市场秩序、安全的持续好转。
一是强化现场监管,规范营运行为。在主城区20个窗口地区设置了出租汽车勤务点,组织实施专项整治,保证每天50余名执法队员上岗履责,联合出租汽车骨干企业开展现场稽查,加大现场监管力度,同时,设置7个固定检查点和3个流动检查组,开展夜间勤务监管,有效降低了出租车拒载率,确保了客流高峰期和公交车收班后乘客的有序出行。通过“四班三运转”的方式,对机场出租车待客点实现24小时全覆盖值守,截至目前,主城交通执法部门共检查出租汽车18万余台次,现场纠正违章4500余件,查处违法经营行为9270件,窗口区域出租汽车营运秩序持续改观。
二是落实板板钱政策,保障驾驶员权益。利用出租汽车执法勤务点,每月对主城区不少于10%的出租汽车的车“板板钱”直降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现场随机检查,每月定期上门专访26家企业,检查工作台账,了解、督促企业落实“板板钱”政策。截至目前,走访企业234家次,对8家企业进行了上门整改,直降“板板钱”落实比例为98.53%。
三是扎实开展诚信考核,形成驾驶员退出机制。利用现有执法系统,开发了诚信考核计分应用平台,实现违章处罚与计分同步。在窗口地区设立8个宣传点,利用宣传车开展宣传20余次,发放“诚信考核”宣传册30000余份。走访运输企业36家,开展“诚信考核”教育培训68次。在此基础上,更新思路,将处罚驾驶员转变为处罚驾驶员和处罚出租汽车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截止10月13日,全市共执行诚信考核计分案件7531个,其中主城区6814件。全市被诚信考核计分的道路运输驾驶员5245人,其中有26人被记满20分(主城区有4人)。
四是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强化企业管理主体责任。深化出租汽车“文明服务、诚信经营”活动,每月对百车投诉率较高的前5家出租汽车企业通过媒体曝光,通过走访出租汽车企业,召开协会、企业座谈会,督促企业与驾驶员签订文明服务承诺书(目前,已签订企业达98%),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违章出租车驾驶员以待岗培训和教育引导为主的内部处理制度。
五是建立信息体系,提高服务能力。面向行业招募了100名交通执法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时向辖区执法大队反馈出租汽车行业动态。建成了从业人员违章查询平台和违规驾驶员“黑名单”库,对企业加强用工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撑。建立了出租车驾驶员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向出租车驾驶员发送行业动态和执法监管信息,形成了监管部门与管理对象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促进了出租汽车驾驶员队伍的稳定。在江北机场、菜元坝、龙头寺等重要窗口地区安装使用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已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查处违章案件1089件。
六是严查非法营运,净化客运经营环境。为巩固提高全市非法营运集中整治成效,促进主城区客运秩序持续好转,执法总队坚持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结合,实行“部门联动,市区联动,远郊联动”,每月定期开展市级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1-2次,有力震慑了非法营运人员。市级打击非法营运集中整治结束后,截至目前,共开展非法营运集中整治8次,主城区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含摩托车)共1436辆,其中,非法营运机动车570辆。
七是加强协同协作,形成管理合力。与物价部门沟通、协商了出租车乱收费的共同处罚问题,提出了解绝顶班驾驶员“五金”的建议性意见。派出1600人次参与了加气情况摸底调查和加气站的专项值守。参与制订客运管理相关规定,提出了以“成熟一家,组建一家” 的试点方式带动和推进私车公司组建的建议。通过沟通情况,进一步加强了协调,形成了合力,维护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