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23日从有关会议上获悉,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多元化、多领域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915个,较2008年底增加了619个,增长了47.8%。成员总数6.9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56.7万户。这表明,甘肃省提前3年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制定的“到2012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00个”的五年总体目标任务。
为了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甘肃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表明,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围绕商品率、专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的马铃薯、制种、蔬菜、畜禽、中药材、果品、啤酒原料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而组建的,在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起到了优势特色产业互动互促的作用。
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分布多样,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服务业、林业、渔业、加工业和其他多种领域。合作社设立人身份也多元化,牵头兴办的有农民、农技服务组织及农技人员、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基层科学技术协会等各类农业经济主体。从经营主体看,主要有村委会主导型、企业连动型、技术能人带动型等3种类型。
从地域看,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也由最初的几户、几十户,逐步发展为跨村、跨乡镇的合作组织。合作领域也从最初产中的提供信息、种子种苗、技术培训,逐步拓展到产前的农资收购和产后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记者 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