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生动实践
——2009年全市领导干部调研活动综述
2009年最后一天,最高气温零下2℃。穿着厚厚的冬衣,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又一次来到了玉泉山下的北坞村。那个环境脏乱、污水横流的城中村业已消失,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一街之隔,回迁房北坞嘉园拔地而起,43栋6层带电梯的板楼,将成为村民们的新居。
自2009年1月5日第一次踏入北坞,寒来暑往的一年间,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等市领导已六进北坞,深入扎实搞调研,靠前指挥打硬仗,终于啃下了城乡结合部地区改造中的一块硬骨头,为大规模推进城乡结合部改造探索和创新了宝贵经验。这一有始有终、有破题有结题的系列调研,也为2009年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推动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加快城乡结合部改造、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建设平安北京、迎接国庆60周年……一年来,为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解决首都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刘淇深入基层调研117次,郭金龙也进行了近百次下基层的调研;其他市级领导都围绕首都工作,结合分管领域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年初部署全市调查研究工作的市委常委会会议上,仅市级领导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就有51个。围绕每个课题,牵头市领导都要进行长达数月甚至贯穿全年的调研活动。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2009年,站在发展新起点上的首都,面临着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繁重任务,同时又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艰巨挑战,为了让全市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北京市委决定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
动员大会上,刘淇要求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必须成为作风建设的先锋和表率,勇于攻坚克难,主动到问题多、矛盾多、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研究办法、采取措施、打开局面;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调动广大群众的发展积极性,形成万众一心、全力发展、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一、到矛盾最多的地方去
什么地方矛盾多,问题多,工作难度大?刘淇为自己确定的调研题目就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北坞村调查”。
市委十届五次全会上,北京提出了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城乡一体化,意味着彻底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首先需要根除的就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种种顽症。
北坞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一千多户人家的小村,流动人口最多时有2.1万人。村民为了向外租赁房屋,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瓦片经济”在给村民带来效益的同时,也让原本宁静的村子变得人口杂乱、环境脏乱、治安混乱。
2009年第一个星期一,刘淇、郭金龙等市领导初入北坞。对于改造,村民们到底是什么态度,又有什么要求?市领导走家入户,与村民促膝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村民张连宝告诉书记、市长:大多数村民盼望上楼。如果大家上楼转居,就了业、入了社保,便没了后顾之忧,再也不用靠出租房屋赚钱,村里的环境一定越变越好。老党员张淑清向市领导说出了久藏于心的愿望:快90岁的人了,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农村变成城市,住上楼房……市领导把村民们的期盼一一写在本上、牢牢记在心里。
第二天,市领导再次来到北坞,分为三路,分别与村民、村干部和外来人员代表共24人面对面座谈;两天后,他们又一次来到海淀区,召集区县和市属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给北坞村集体“会诊”……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集成各方心血和智慧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绿隔地区城乡结合部发展及启动北坞村试点方案的建议》正式出台。方案提出:综合考虑北坞村土地利用指标和建设资金平衡,腾退农民宅基地,在玉泉村范围内实现“上楼”。看着这一切,村民们个个喜上眉梢。在不久后的村民代表大会上,改造方案及实施细则,获村民代表一致表决通过。
北坞之后,市领导又分别深入朝阳区大望京村、大兴区旧宫村进行调研,指导试点工作。大望京村一个“不让农民吃亏”的合理补偿办法,让全村1692户在短短28天内全部自愿搬迁,没出现一个钉子户,没发生一起上访;大兴旧宫镇旧宫村的党员干部在旧村改造中带头签约,为了让村民心里更有底,大伙儿白天带着干粮挨家挨户帮村民算拆迁账,仅仅两个月,近百万平方米的拆迁工作全部完成。
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让市领导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城乡结合部建设,既是当地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首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必须同心协力加以解决。几条改造整治的基本经验也在市领导胸中成型,这就是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让土地的收益惠及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形成合力,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坚持依法依规办事。2010年,全市将整体启动城乡结合部50个难点村的改造整治工程,这些宝贵经验必将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
二、解决最紧迫的问题
发轫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很快席卷全球,作为一个国际城市,北京不可避免受到危机的冲击。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工业生产、外贸出口增幅下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经济增速回落……这是2009年市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首都经济遭遇困境的一番描述。而如何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也成为首都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忧则兴,预则立。其实,在危机尚未全面显现前,市委、市政府就对这场无法避免的危机进行了准确研判,并作出了及时部署。年初,郭金龙确定了重点调研课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目的就是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建立更加快速、更加简化、能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面向基层的行政服务模式,把绿色审批通道机制常态化,使“绿通”变“普通”,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春节刚过,刘淇和郭金龙亲自带队,以帮扶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为主题的系列调研拉开帷幕。市领导来到北京博纳电气有限公司和北京现代汽车第二工厂生产一线进行调研。当得知依靠自主创新,两家高端制造企业年初均实现了良好开局后,刘淇握着企业负责人的手,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变压力为动力,推动企业实现新的发展。
三天后,市领导又来到外向型经济企业密集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走进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大门,刘淇直言“我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订单”,嘱咐政府部门要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扩大内需,扩大出口。
走企业、摸情况、出对策。随后的几个月里,市领导调研的足迹遍布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文化创意、都市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众多领域的上百家企业。调研中,刘淇多次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要把应对这场危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要检验,不仅要看我们何时走出危机,更要看能否在战胜危机中转型升级,实现更好更快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郭金龙也反复要求,要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大变化,积极主动打好应对危机与挑战这场硬仗,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知难则不难。根据调研成果,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66条帮扶措施,带动全市近100亿元直接用于帮扶企业;加快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国家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10个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增强了科技创新支撑首都长远发展的能力;制定了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六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了中航工业园、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基地、京东方八代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进一步优化了首都产业结构。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市领导还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展开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牵头进行了城市南部地区发展课题的调研,经过一年的扎实工作,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于11月5日正式发布,行动计划从基础设施、产业功能区建设、主导和特色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四大领域勾勒出崇文、宣武、丰台、房山、大兴五区未来三年的发展图景,为加快城市南部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市政协主席阳安江的牵头协调下,加快燕山石化和房山区产业发展的“燕房合作”战略积极推进,新成立的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将在10年左右从690亿元发展到2000亿元,从而带动西南部地区发展,成为拉动首都经济的又一重要引擎……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首都产业实现了调结构、上水平的目标,区域发展得以协调推进,全市经济逐月逐季恢复。北京以优异的成绩迎来了新中国60华诞。
三、瞄准最高的发展目标
2009年的金秋十月,举世瞩目、举国期盼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总要求和“高质量、有创新”的目标,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在城市建设、管理、发展水平上,又一次站上了新起点的北京,将以何种思路、什么目标续写新的辉煌?首都发展的重大课题萦绕在市领导脑中。
10月26日,刘淇带队的北京党政代表团一行乘机抵达南京禄口机场,开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进行为期6天的学习考察。一下飞机,连水都没坐下来喝一口,代表团就直奔考察点参观学习。接下来的几天里,十多位市领导和四十多位区县、委办局领导不辞辛苦,辗转三地六市,经常是晚上赶路、白天调研,走访了多个高科技园区,考察了十几家国内知名企业,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经验介绍。11月17日,郭金龙又率党政代表团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省和福建省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求取兄弟省市的发展真经。高科技园区、文化创意企业、证券交易所、城乡结合部……到处都留下北京代表团的足迹。在工作异常繁忙之时,市领导和区县、委办局主要负责同志如此高密度、长时间的外出考察,在首都历史上也不常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出北京看北京,为的就是查找差距、开阔眼界、开拓思路。一路上,大家边看边记、边记边想,认真琢磨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认真寻找首都发展的“软肋”。一位区委书记在总结学习考察经验时说,我们在抓住奥运和国庆活动筹办等机遇实现大发展后,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心忧滑坡的使命感,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
在市领导带头调研的鞭策、鼓舞下,本市18个区县和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领导纷纷确定重点调研课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敢打硬仗,努力推动首都新一轮发展。
11月初,本市还连续召开了两场座谈会,吴季松、何建坤、胡鞍钢、冯惠玲、熊澄宇等1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人文北京、绿色北京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强化人文关怀,提升人的素质,弘扬北京特色,促进和谐发展;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大力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积极建设绿色消费城市,率先实现绿色现代化……整整两天的头脑风暴,使与会领导干部开阔了思路,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对于首都新一轮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在随后召开的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外地学习考察总结会上,刘淇提出,要探索首都科学发展的规律,消除那些束缚我们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把首善意识、精品意识落实首都各项工作中,坚持走高端、高效、高标准的发展道路,把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打造成为北京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品牌。
2009年底,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出发,审视首都建设发展,在更高的起点上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
扎实的工作作风带来了丰硕的工作成果。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搞调研、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推动下,在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振奋昂扬推工作的努力下,北京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一路高歌猛进。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增长9.5%以上;实现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020多亿元,增长10%以上,全面完成了全年发展目标。
2010年是全市党员作风建设年,市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战斗堡垒的作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迎难而上的气概,为推动首都新一轮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宏伟大幕正徐徐拉开。(汤一原 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