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旱连着秋旱,秋旱接着冬旱,转眼已是立春节气,干旱仍在延续……
自去年8月以来,广西大部地区降雨偏少,致使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1月21日开始,广西曾出现大范围降温降雨天气,此次降雨对缓解广西旱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东兰、巴马、凤山、西林、乐业、隆林等一些桂西北大石山区由于这次降雨过程雨量较小,去年8月出现严重干旱以来造成的人饮困难一直未完全缓解,其中东兰、凤山旱情较重。
旱魔肆虐石山区
“除了70年代有过一次类似的旱情,近三十年了,我还没碰到那么旱的天,村里的水柜都空了,如果没有政府给我们送水,我们一滴水都没得喝。”2月5日,东兰县东兰镇田洞村弄独屯党支书韦宗恩指着山头上一个个空空如也的水柜无奈地对记者说。
从去年11月初起,该屯就开始闹“水荒”。目前该屯19个水柜只剩两个勉强蓄了点水,全屯23户110人日常人畜饮水全靠政府送水解决。
去年8月以来,东兰县境内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造成全县8.16万人、5.39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面积8.23万亩,绝收3.7万亩,涉及全县14乡镇、133个行政村、1299个自然屯,其中有3.81万人饮水需挑水或送水供应。
近日,凤山县袍里乡廷社村300多农户因旱灾饮水成了难题。村干部把饮水困难反映到乡政府,该乡立即与县建设局联系,于2月3日上午用洒水车等运输工具从县城把清亮干净的水送到廷社村,该村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得到缓解。
自去年7月以来,凤山县出现了严重旱情。截至1月31日,全县9个乡镇96个村不同程度受旱,农作物受灾面积16.59万亩,受旱农业人口达11万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7万余人,饮水困难牲畜6万余头(只);水利工程蓄水量比历年同期减少60%。据记载,此次旱情是凤山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民生优先抗大旱
面对严重旱情,受旱地区党委、政府发出了民生优先抗大旱的号召,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驻地官兵深入一线,社会各界尽倾其力,一场抗旱保人饮的战争轰轰列烈在桂西北各旱区展开。
“奉献爱心”、“共渡难关”、“抗旱救灾”,在东兰县采访的路上,记者看见挂着红标语的送水车正不断地从县城开出,为缺水村屯送水。
在送水的队伍中,我们还发现该县副县长梁镇。今天他是下乡调查旱情的,临出门他在车子放上4桶25公斤装的饮用水,经过缺水村屯就停下为村民送水。
下乡就为缺水地区群众带上点水,在东兰,这已是人们的自发行动。不仅县乡机关干部如此,部队官兵、企业老板亦是如此。
旱情发生以来,东兰县要求全县干部投入抗旱,采取包乡镇包旱片的方式,落实责任,深入一线,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同时,按照“先保人、后保畜,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调度,集中调度抗旱物资投入到最困难的地方,支持群众抗旱。
自去年8月以来,东兰县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70.63万元,投入抗旱人数3.7万人、新购置抗旱抽水设备120台套支持旱区群众抗旱,临时解决3.8万人饮水困难。另外,在原来送水供应的基础上,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该县设立385个临时供水点,由县乡工作队负责送水给受灾农户,做到每人每天有20公斤的安全水饮用,到2月4日止,共组织689车次送水2755吨。田洞村弄独屯63岁的老农覃文开动情地对记者说:“政府急灾民之所需,为我们送来了‘救命水’,我们一辈子感恩不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各旱区,记者看到了严重的旱情,更看到了旱区干部群众抗灾的激情。
面对旱情,凤山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并以“保人畜饮水,保农业生产,保农民增收,保农村稳定”为目标,组织千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对旱情进行排查和跟踪,全面掌握全县旱情的发展情况,对旱灾严重的乡、村、屯以及学校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救援救助工作。该县对五保户、劳力缺乏户等特殊人群进行上门服务,党员干部把一桶桶干净的饮用水送到他们的家中,用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凤山县建设局副局长陈仕敏说:“我们建设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群众有水吃的号召,截至2月3日,我们局送水60多车次,能解决一户算一户,能解决一片算一片,总之,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
众志成城渡难关
面对广西局部地区严峻旱情,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旱区党委、政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抗旱,以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也十分重视广西旱情发展,国家防总于1月25日派出工作组到广西视察旱情。
灾情发生后,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利部门积极做好抗旱部署工作,先后多次派出工作组到河池市、东兰县检查指导抗旱工作,组织和指导水利部门加强水利工程调度和应急水源建设,指导做好因旱缺水地区群众的应急供水工作,切实帮助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各级气象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做好各项抗旱气象服务工作,派出抗旱工作组奔赴旱情重灾县之一的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会同当地抗旱工作指导组开展灾情调查、指导当地群众科学抗旱。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及时下拨抗旱应急资金。
截至2月6日统计,全区共投入抗旱机电井12.047万眼,泵站95处,机动运水车2147辆,资金955万元,其中自治区紧急下拨60万元用于应急送水补助,市县财政投入345万元,群众自筹550万元,临时解决了23.8万人的饮水困难。
当前,春节临近,旱区各级党委、政府将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放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正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加大抗旱救灾工作力度,做好缺水群众的应急供水工作,全力以赴确保群众在节日期间不缺水,能用上干净的水,确保不发生大范围水荒事件,使旱区群众过上一个安全、祥和、喜庆的春节。(记者 周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