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中心开放日接待近两千名参观者
3月20日早上8点刚过,国家气象中心一楼大厅的话筒里,已经传出了宣传气象的声音。墙上的大屏幕上赫然写着“2010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正对屏幕坐着的,是一席认真的听众。据了解,一天下来,参观国家气象中心的人数已近两千人。
在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国家气象中心为今天来参观的市民精心准备了科普课件,通过大屏幕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中央气象台的日常业务、中国的天气概况等内容。由于图、文、现场解说贯穿一体,市民在接收气象知识时表示难度并不大。
“听一遍讲解,就明白了很多气象知识。”一位市民很称赞这样的科普方式。
“我们是地理系的大学生,我们的课程里就有气象,所以非常感兴趣。”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些学生说。
参观当日,国家气象中心安排了5位气象预报员。他们对参观者进行轮流讲课并随时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在国家气象中心一楼的一侧,还摆出了气象灾害科普挂图,对台风、暴雨洪涝、高温热浪、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进行了图文解释。
一场与气象的“亲密接触”
3月20日,京城。今春第一场沙尘如期而至。
漫天的黄尘并没有阻挡住公众积极参与到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的急切脚步。气象科技展厅开放的时间还未至,门前已经排出了一条长长的参观队伍,虽人声鼎沸,却秩序井然。空气中些许的黄沙气息早已被公众涌动的热情与好奇以绝对的优势压倒。
九点整。第一批公众在气象青年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了气象科技展厅,踏上了今日与气象“亲密接触”的难忘之旅。

沙尘天气难挡气象爱好者的热情
角色转换:矢志不渝的是对气象的爱
满目黄色中,一个身材挺拔的身影出现在眼前。大风肆意卷着他的衣角,却难以席去他脸上的笑意。在今年气象开放日活动中,他可算得上是最为“特殊”的一位参观公众。他便是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从年轻的气象志愿者到成熟的气象工作者,今天他又以普通公众的身份走进气象大院各个业务单位的展厅,并在华风影视集团精心设立的公众留言纪念册上郑重地写下了“望再接再厉,将天气电视节目真正办成老百姓喜爱的节目”,并署名为“一位曾经是少年气象志愿者”。

郑国光亲临气象日活动现场关注气象科普宣传
几十个正在北京参加全国县级气象局轮训的基层工作者也悄然变身为参观公众中的一员。他们三两一队,穿梭在各个气象展厅,时而凝神观看,时而交换心得。即使身为气象工作者,在看到60年来整个世界气象事业的发展状况后,他们仍感慨不已。“看到这么多市民热情地关注着气象工作,我们也愈加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他们如是说。
和气象工作者的“变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初二级的7个孩子。清一色的女孩子,怀揣着对气象的热爱与理想,成为气象科技馆的小讲解员,铺就了展厅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气象辅导员郭玉桂介绍说,学校一直积极开展气象实践活动,尤其是“彩虹气象站”活动更是有声有色,所以这7个女孩子一听说要做气象讲解员都十分兴奋。一个叫卢卓然的女孩子腼腆地告诉记者:“虽然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但是还是被一些公众问倒了。下一次,还得更加努力学习气象知识!”

来自北京理工附中的同学在气象科技展厅担当小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