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市农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1至4月份,北京市农民人均收入610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21元,增长11.3%,其中工资性收入约占六成,退休金、养老金等转移性收入增幅明显。这是笔者昨天从市农委获得的消息。
农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据统计,今年以来,北京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481元,约占整体收入的57%;家庭经营收入990元,其中二产、三产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9.4%和9.5%,一产收入却减少12.9%,“这说明北京市农民对一产的依赖正在逐渐减少。”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区县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帮扶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目前,北京市农民在二、三产业中的就业比例高达80%以上,数十万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了每月领取工资的上班族。延庆大庄科乡35岁农民闫铁路,通过参加朝阳、延庆两区县联手举办的招聘会,成功在朝阳区三间房乡找到一份大厦保洁员工作,每月工资1000多元,公司还负责缴纳“五险一金”。
该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北京市将有95%以上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工资性收入将会得到稳定提高,总体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退休金、养老金等转移性收入的提高,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单位退休金、福利养老金分别增长了10%和15%,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964元。仅此一项,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