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云南省供销合作社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昆明举行。60年来,全省各级供销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在自身实力明显增强的同时,为“农”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成为了云南省搞活城乡流通、繁荣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并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快速发展的先进典型。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为云南省供销社成立60周年题词:“云南省供销社大力发展‘两社一会’,实施‘乡村流通工程’特点鲜明,成绩显著。希望为新时期‘三农’工作做出新贡献。”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为省供销社成立60周年题词:“顽强拼搏结硕果,开拓前行谱新篇”。
全国供销总社、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等分别发来贺电、贺信。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建甲、省政协副主席倪慧芳在座谈会上讲话。
省供销社成立于1951年。60年来,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艰苦创业,供销合作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成为了党和政府联系“三农”的桥梁和纽带,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近年来,全省供销系统在改革中创新、在服务中发展,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提出了大力发展“两社一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协会)、推进“四进村五个有”(便民超市进村、信息服务进村、市场知识培训进村、行业管理服务进村;有一个综合服务社、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专业协会、一个集贸市场、一批农民经纪人)、全面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供销合作社发展之路,连续4年获得全国供销总社综合业绩考核省级优胜单位特等奖,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从提篮小卖到成为城乡流通主力军,全行业实现5个新突破。
在完成各项指标、增强行业实力上取得新突破。去年全系统年经营总额突破300亿元,约占全省农村消费品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年化肥销售突破700万吨,占全省供应量的85%以上;帮助农民推销各种农产品突破50亿元,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发展“两社一会”24454个,服务农户678万户,夯实了为农服务的网络基础。
在明确行业定位、承担目标任务上取得新突破。承担“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强化社有资产管理三大任务,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带动力量等,逐步走向为农服务的重要位置。
在创新思路、服务“三农”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在搞活流通中选择突破口,在助农增收中寻找切入点,先后提出了大力发展“两社一会”、推进“四进村五个有”、全面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思路,形成了具有西部特色、供销特征和时代特点的“云南发展模式”。
在打基础、推进“两个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通过财政扶持、行业投入、社会融资等渠道,4年累计投入60多亿元,完成建设项目580多个,先后建成各类配送中心147个、农村超市6333个、乡村集贸市场341个、综合服务社1.73万个,构建起“县有配送中心、乡(镇)有中心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的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体系。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6156个、专业协会996个,带动和服务农户252万户,“县有联合会、乡有服务站、村有专业社”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推进。
在实施人才兴社战略、提高行业素质上取得新突破。对乡村干部、农民经纪人及行业干部职工开展专业技能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培训各类人才51.86万人次,其中3.6万多人获得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壮大了农村现代流通队伍。(记者 李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