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厦门副市长詹沧洲谈"十一五"期间厦门"三农"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14日 11时01分   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网站

    今年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幅全新的时代画卷,正从厦门岛内,向着岛外广袤的土地徐徐展开。厦门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也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

    13日,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詹沧洲接受记者专访,畅谈“十一五”期间厦门“三农”发展成就及未来“三农”工作思路。

    “三农”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厦门的农业、农村、农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您是如何评价厦门市“十一五”期间“三农”发展成就的?

    詹沧洲:“十一五”期间,厦门市“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五年,是厦门市农村改革力度最大,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最显著的五年,也是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农”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发展环境、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民生活水平、农业对台交流合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岛外四大新城建设全面启动

    记者:我们注意到,这些年来,厦门城市与农村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改变农村发展环境方面,厦门市采取了哪些举措?

    詹沧洲:这些年来,厦门市按照“全域厦门”的理念,把岛内外、城区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厦门市全面启动岛外四大新城的开发建设,建成一批连接城乡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城镇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486公里,全市行政村和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80%,乡镇和行政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100%和95%,农村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91.6%和96.9%,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宽带,形成了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格局。

    此外,厦门市还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和老区山区建设工程,累计完成137个行政村基础设施改造,并同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将市容卫生考评向农村延伸,加大旧村改造后村容卫生保洁的后续管理力度,初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小型和部分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一批流域综合治理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小(Ⅰ)型和重要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一批流域综合治理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厦门市还坚持走生态型、景观型、科技型的城市林业发展道路,建设生态风景林8.7万亩,造林更新4.3万亩,划定生态公益林47万亩,新增园林绿地4.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8%,涌现15个“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

    非农收入成农民增收主要来源

    记者:农业的发展,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吗?

    詹沧洲:“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近年来,厦门市初步构筑起农民稳定增收来源的多元化机制,非农收入成为厦门市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6230元到2010年突破万元,年均递增约10%,连续6年位居全省首位。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农民,已经向掌握多种生产方式致富的新农民转变。厦门市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建立完善农村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将被征地退海农民纳入就业再就业扶持对象范畴,五年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10万多人。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厦门市累计建设“金包银”项目近100万平方米,受益村民达3万多人;扶持发展32个农民股份化项目,近5万名被征地农民直接受益;稳妥实施移民造福工程,完成集美许庄村、翔安大帽山农场3200多人的移民造福试点,基本实现“搬得下、稳得住、有收入、能发展”。

    对台农业交流合作不断拓展

    记者:众所周知,对台交流是厦门农业的一大特色。“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詹沧洲:“十一五”期间,厦门对台先行先试前沿平台作用更加突出,对台农业交流合作不断拓展。2005年以来扩建了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2007年建立“海峡两岸农业论坛”, 2009年成立全国首个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海峡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尤其是2010年农业部批准在厦设立“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这是首次以农业部名义建立的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也是农业部首次将对台工作分支机构设在地方。

    此外,厦门市还成功举办四届由两岸农渔业协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农渔业论坛暨产业对接会,被农业部、国台办确定为对台农业交流重要活动。累计引进台湾农业企业160多家,总投资3.4亿美元,农友种苗、国寿种猪、美格农艺等一批知名台湾农业企业在厦落户。

    “十二五”将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

    记者:“十二五”期间,厦门市“三农”工作有哪些主要思路?

    詹沧洲:“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以推进岛内外一体化为主线,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努力实现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基层基础持续巩固,建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关链接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1日在厦门闭幕
· 厦门:民办校的外来娃也可免费上学享受优质教育
· 第六届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论坛在福建厦门举办
· 厦门、漳州、泉州拟于2015年初步实现同城化
· 海峡旅游服务中心厦门奠基 旅游局副局长揭幕
· 第七届海峡旅游博览会9月6日至11日在厦门举办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