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1日上午召开的海南文明大行动动员大会上,海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蒋定之对深入开展全省文明大行动进行了部署,他号召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迅速投身到海南文明大行动中来,兴文明风尚、倡文明举止、做文明公民,不断提升海南社会文明程度。
当前,海南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十分繁重,省委、省政府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决心,动员这么多的资源,用这么长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文明大行动呢?蒋定之的发言就从解答这个疑问开始。
责任感源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蒋定之表示,海南文明大行动是省委确定的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出发,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提高海南的社会公共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新阶段。
危机感来自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高度要求。蒋定之说,高度的公共文明,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任务。同夏威夷、新加坡、巴厘岛、济州岛等著名国际旅游胜地相比,海南在公共文明上的差距尤为突出,必然影响海南的对外形象,影响海南的吸引力和美誉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公共文明建设就是抓生产力、抓竞争力,就是抓国际旅游岛建设。
紧迫感发自公共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蒋定之指出,近几年来,海南在公共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要清醒看到,海南公共文明建设的基础不够扎实,不文明现象比较突出,公共环境、公共场所、公共秩序等方面的不文明行为仍普遍存在,与国际旅游岛的形象、地位和人们对国际旅游岛的期待、向往极不相称,确实到了非抓不可、非狠抓不可、非下决心抓出成效不可的时候。
“为存在的问题寻找理由,是领导能力不足的表现。”蒋定之以此坚决驳斥了“海南建省晚、城市化水平低、工作起步迟,有一些不文明现象也正常”的观点。他强调,能不能在基础比较差、起点比较低的情况下,把公共文明建设搞上去,关键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工作标准来对待问题,敢不敢用强有力的工作举措来解决。对公共文明中存在的各种痼疾、顽症,我们绝不能习以为常,更不能视而不见,必须以十分强烈的紧迫感,下决心来解决,使国际旅游岛公共文明程度有一个大的提高和进步。
蒋定之进一步指出,实践已经证明,在某个阶段集中推进公共文明建设,可以加快其提升进程。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以重大国际赛事为契机,大力度推进公共文明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海南要学习借鉴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采取集中力量打好5场文明“攻坚战”的办法,加速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海南公共文明形象,
蒋定之要求,开展文明大行动,打好文明礼仪、文明环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经营5场攻坚战,是一项常抓不懈的持久工程。要坚持“三个结合”、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坚持“软硬”结合,正确处理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的关系,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和熏陶;坚持“管制”结合,正确处理专项整治与建章立制的关系,在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建立科学、长效的管理机制;坚持“刚柔”结合,正确处理教育与处罚的关系,在发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刚性约束的同时,努力提高公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记者 彭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