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7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共同主办的第二期军队营区文物保护与管理培训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军各大单位的50名基建营房部门负责人参加培训。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出席开班仪式并为全体学员授课,解放军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副部长高平修、国家文物局人事司司长侯菊坤、解放军理工大学校长张亚非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高平修指出,军队营区文物保护工作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构成,是军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四总部《关于加强军队营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增强营区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强宣传教育、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将保护文物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本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和建设现代营房的进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使营区文物成为营区中最美、最有传承、最有军营文化特色的亮点,成为促进国防建设和部队发展的积极力量,成为能够惠及广大官兵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园地。
单霁翔作了题为《走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之路》的讲座。讲座采用了大量的生动案例和现场图片,向学员展示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发展方向和趋势,细致阐述了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的逐渐深化和外延的不断拓展,使全体学员对文化遗产的法制建设、文物资源家底摸查、打击文物犯罪、文物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管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等有了深入了解,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责任和深远意义。
承办此次培训的解放军理工大学是目前我国唯一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的军队院校。国家文物局领导和来自国内科研机构、军队院校、大专院校的专家分别讲授了文化遗产概况、建筑遗产的保护规划和修缮理论、军队营区文物保护概况、文物保护安全执法和文物保护单位管理问题等课程。学员实地考察了南京中山陵和明孝陵等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我国军队营区现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21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增强军队基建营房干部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正确处理好营区建设和保护文物之间的关系,提高保护能力和水平,促进军队营区文物保护工作科学、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