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5年,广西北部湾港就跨入全国大港行列,去年实际完成吞吐量7018万吨,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跻身全国第4位和第5位,用事实证明了三港整合带来强大的良性效应,创造了“1>3”的奇迹。
一个生机勃勃的南方大港,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迅速崛起。今年前三季度,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22.65万吨、集装箱49.59万标准箱单位,同比分别增长33.02%和29.12%。
港群:量与质的突破
在广西约1600公里的海岸线上,鼎足而立的钦北防三大港区正以空前的发展速度崛起。
“全面推进三港整合以来,续建、新建了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码头,大大提高了广西北部湾港群的吞吐能力。”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叶时湘介绍说,几年间,集团建成防城港区包括20万吨级的大能力码头,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北海铁山港,建成了钦州大榄坪国际集装箱码头,创建了广西最大的“无水港”——南宁国际物流园,实现对北海港公司的控股,让广西北部湾港迅速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广西北部湾港共有生产性泊位67个,2010年底实际吞吐能力达1.29亿吨,成为南方的亿吨大港。同时,港口的升级力度空前加大。
在广西北部湾港已投入使用的码头中,5万吨级以上43个,在钦、北、防三大港区拥有一批大能力码头,其中包括4个15万吨级和一个20万吨码头,在建码头的最大靠泊能力达30万吨级。港口的自动化水平跟上国内外先进水平。防城港区总面积已达12平方公里,配套了两个铁路调车场,场区内的铁路线长达70公里,港口日装车能力达2000车,在华南沿海港口中首屈一指。
防城港还是华南地区惟一能一次性可靠泊5艘15万吨级船舶同时作业的港口,其20万吨级码头实现两边侧泊船,开创国内“船到船”直装直卸作业的先河。
钦州港区大榄坪国际集装箱码头,凭借先进的桥吊设施和领先的集装箱装卸系统,创造了一昼夜装船4250标箱的环北部湾最高纪录,该港区去年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08万标准箱。而沉睡多年的北海铁山港,一次性投建的4个10万吨级码头已有两个投产。
目前,广西北部湾港的大能力码头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将在3年内建成两个30万吨级和两个10万吨级原油码头、9个15万吨级大型矿石和散货码头、8个10万吨级集装箱专业码头,形成华南沿海重要的大能力港群。“十二五”末,广西北部湾港将形成3个亿吨级港区,成为泛北部湾地区国际航运中心。
探索:分与合的思辩
港还是那个港,整合前后却是天壤之别。以前,分布在北部湾100公里海岸线上的钦、北、防的3个港口,地域相近、干线相同、非良性竞争愈演愈烈,港口布局和结构性矛盾、资源粗放利用、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港口服务价格相互挤压,大港利润低、自我滚动发展缓慢,小港吃不消连年亏损,严重阻碍港口的发展。钦州港的一份原始材料记载:2002年该港装卸一吨食糖,服务费是8元,而成本是14元。
“以前港口是各市政府管理,每年完成的吞吐量是政府下的任务,为了量的增加,效益可以放到一边。”钦州港一老员工说,防城港是大港,服务条件好,钦州港要与其竞争,只有压低服务费,这样的状况如何谈发展?
面对尴尬境地,三市领导也备感“头痛”。在2006年的广西“两会”上,三市市长通过新闻媒体发出了“三港整合”的呼声。
这是对港口“分与合”思辩的结果,也是发展的诉求。
2007年年初,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三港实行全面整合,所有资产划归自治区国资委统管,并从2009年3月23日开始,三港区统称为广西北部湾港。
这是港口管理体制的一次的彻底改革,把港口从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下解脱出来,港口的业务也从“政府任务”转为“面向市场”。
拥有了人财物的管理权,广西北部湾港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按照互补和优化资源等原则,防城港区重在散货装卸、中转和辐射,钦州港区以服务临港大产业物流为主,而北海港区的发展方向是商贸物流和服务铁山港开发区。
同时,三港同质发展的现象被打破。防城港务集团总经理谢毅介绍说,该港区在建的第4港区,原规划建设大型石化码头,但钦州港为配套中石油千万吨炼油厂,已建成1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和在建30万吨级航道的原油减载平台。为此,集团即对防城港的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将第4港区改为集装箱码头,避免了数十亿元的重复建设。
蜕变:优与强的合力
广西北部湾港蜕变之源在哪?是优化资源与强化竞争力产生的合力。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自己的发展新思路——不断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企业发展多元化进程,形成港口营运、临港工业、综合物流、商贸物流、物流地产五大板块,逐步优化港口营运条件,加强多元化经营,三港区形成强大的合力。
记者在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看到,一个自动装车楼能在45秒钟内装好一个火车皮的煤炭,一列50车厢的火车装车时间不足50分钟。
这就是效率,这就是竞争力!近年来,三大港区凭借越来越先进的物流条件,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大宗物流业务,并形成巨大的竞争力。
防城港区抓住区内煤炭需求量大的机遇,及时发展“转水煤”,去年仅此项吞吐量就达300万吨,成为该港业务的新亮点。钦州港区瞄准钦州港海陆运输的优越条件,积极开拓锰矿市场,今年锰矿吞吐量将达到350万吨,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锰矿交易、集散地。北海公司创新商务思路,把硫磷化工货种作为核心产品,使化肥和硫磷等货种增量逐渐加大,去年化肥出口达137万吨,是环北部湾地区重要的化肥和硫磷出口港。
从各自为政到各具特色,广西北部湾港三大港区港口运营业已形成巨大合力。
一体化管理,为打造覆盖广西、服务“三南”(华南、中南、西南)的新型物流体系提供了强大支撑。广西北部湾港瞄准“南糖北运、北粮南运、南北煤矿互运”市场,全力架起南北对流桥梁,同时用“市场+堆场”的港口物流理念,建立海外班轮航线和网点,推动港联盟和港系合作,使广西北部湾港从传统的运输物流服务型向现代综合服务型港口升级。
港口的转型和升级,强力拉动了沿海三市的临港产业群,促进自身“港系”产业的崛起。目前,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合资合作的亿元临港产业项目超过了20个。预计到“十二五”期末,这些项目每年可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增工业产值1200亿元以上,为港口提供2000万吨以上本地货源,形成“港工互推”的效应。(记者 韦义华 本报通讯员 吴智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