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支创新团队去培养优秀预报员,提高对中国天气的认识,从而提高预报业务水平。”“团队带头人要有远见、有能力、有热情……”12月1日,在国家级专家型预报员创新团队阶段性工作总结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丁一汇纷纷建言。近30名来自全国气象部门的预报精英聚首北京,共谋创新团队建设与发展,以提高我国天气预报业务能力。
今年年初,中国气象局成立首批国家级专家型预报员创新团队。根据专业领域特点,划分为台风预报、暴雨预报和强对流预报,27名中国气象局百名首席预报员的预报骨干和相关领域科研专家被吸纳进入“国家队”。
截至目前,各团队在学科带头人的组织下,参与到全国或区域关键性重大天气会商、技术指导以及预报技术总结等工作中,通过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发挥起骨干带头和科技创新作用。各团队基本确定暴雨、台风、强对流等预报手册的编写方案,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凝练科学问题,结合今年汛期特点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进行了分析、预报和总结。
“这些团队成员都是气象部门重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业务服务的咨询专家,希望通过组建团队促进我国预报技术的提高和预报业务建设的深化,推进我国现代天气气候业务建设和发展。”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毕宝贵说。
研讨会上,围绕如何发挥团队在实时预报业务、预报技术总结及培养年轻预报员工作中的作用,如何使国家级和省级团队建设有效衔接并协调发展等问题,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表示,相关单位要强化团队组织管理,加强协调合作;团队成员要增强责任感,通过学习钻研与相互沟通,努力提高个人理论和业务水平,带动培养优秀预报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副局长矫梅燕说,要充分认识预报员水平和能力在推动现代天气气候业务中的作用,加强骨干预报员培养,建立健全政策与机制,并为人才队伍成长创造更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