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核心。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群众对政府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依法行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增强法治意识,建设法治工商,回应群众新期待,应对形势新挑战,工商部门一刻也没有懈怠。
去年初秋,来自各地工商部门的负责人在贵州花溪热议如何推进法治工商建设,在讨论中展望;今年深秋,他们带着一年来法治工商建设的实效又齐聚江苏南京,在展望中思忖。
一年来,全国各级工商机关以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为抓手,在不断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执法理念,坚持公平文明执法,创新执法方式,改进执法手段,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监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平公正的执法形象进一步树立。
立法立规不断强化法治功能
23岁的游琴是重庆市乐真文化创播中心的负责人,重庆市工商局出台的微型企业扶持政策文件是她常放案头的“红宝书”,涉及优化登记注册程序、扶持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放宽微型企业申请准入和资金使用条件、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微型企业公示活动等一系列内容。
“法治”二字不仅代表法律制度体系本身的完备,更蕴涵对立法目的的深入思考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法律解读。
去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对已报送审查的法律草案开展调研论证工作,配合制定出台《个体工商户条例》,积极参与《旅游法》、《粮食法》的起草制定工作。制定出台《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此外,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及时制定了《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拓宽企业投资融资渠道;制定《流通环节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和超过保质期食品退市和销毁管理办法》,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地方各级工商机关积极配合开展地方相关立法立规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法制保障。福建省工商局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参与《福建省市场中介组织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制定和修改工作。吉林省工商局在省人大、省政府的领导下,制定《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和《吉林省合同格式条款监督管理办法》、《吉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摊贩管理条例》……
完善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规章,进一步强化、提高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法治工商建设稳步推进。
创新机制推动全面履职
山东省青岛市工商局结合执法实践,编制了行政处罚职权目录。这个目录包含445项行政处罚事项的名称,实施依据、主体和程序以及自由裁量空间,不仅工商干部人手一册,行政相对人也可从网站自由下载。
不断提高的认识驱动了理念转变,催生了制度变革。去年以来,各地工商部门立足规范市场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环境,创新执法体制机制,改进执法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行政指导、信用约束的作用,强化执法监督,不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按照纵向减少执法层级,横向推行“一个窗口许可、一支队伍办案”的思路,天津、广东、湖北、海南、青海、深圳等地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深化执法体制改革,相对集中行使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形成了纵向协调、横向联动的执法办案工作机制。
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案件首办负责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流程网上管理制度……一系列严谨细密的制度促使干部执法更为规范,办案效率大大提高。各地工商部门改进执法方式的探索颇有成效:运用行政合同手段增强市场开办者的责任意识,先教育、再整改、后处罚最大程度地赢得了公信力,行政调解中心的成立有效化解了行政纠纷。
法治工商也是“阳光工商”。今年,国家工商总局积极开展立法后评估调研工作,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体系。各地工商部门将执法评议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之中,无论是推行政务公开,主动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还是开通微博、建立网上政务大厅,执法监督方式都在不断创新,监督渠道更为畅通,工商部门公开透明的执法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
行政指导是工商部门强化职能作用的重要路径。从去年11月总局召开行政指导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至今,全国工商系统副省级以上城市工商局共制定有关行政指导的制度性文件112件。浙江省工商局实施行政指导项目制,共确定重大行政指导项目738个,促使行政争议最高下降50%。长春市工商局加强对涉农合同的行政指导,促进农民增收2100余万元。这不仅是一次工商系统内部的职能提升,更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全面部署。
瞄准基层大力加强法治教育
“每研究一个执法难点问题,我都能感受到成长。”天津市滨海新区工商局干部李琳说。由于加入天津市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研究小组,李琳几乎牺牲了绝大部分休息时间。在36名小组成员的影响下,天津市工商局的年轻干部钻研工作、研究业务、学习法律蔚然成风。他们的学习成果进一步上升为执法疑难问题定性及法律适用指导意见手册、行政处罚证据规范等全局性制度规范。
法治工商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一项根本性、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工作,不仅要注重理念转变和制度创新,更要瞄准基层,大力加强法治教育,使法治理念扎根于每一名工商干部脑海,成为干部执法实践的最高行为准则。
一年来,国家工商总局多次邀请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同志为工商系统领导干部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知识,积极推进法律知识测评系统的应用,对地方执法人员练习成绩、测试成绩等进行综合分析,把握基层干部学法用法情况。
北京市工商局加强基层法制员培训,今年4月组织182名工商所法制员进行专业培训。上海市工商局在法制干部中优先发展公职律师,并积极开展行政复议员试点工作,增强法制干部的大局观、法治观。陕西省工商局不仅建立了工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还坚持选派优秀干部到高校接受继续教育。四川省工商局严格执法人员岗前考核制度,适时加强岗位培训。
岗位练兵、巡回讲师团、学法讲法、案卷评述……全国各级工商机关以加强法治教育为主题的培训活动有声有色,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在大力加强基层干部法治教育的同时,全国各级工商机关积极实施领导人才培训工程,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学习3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水平。
北京、山东、广东、江西等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工商局成立法治工商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法治工商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规划,统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江苏省工商局法规处增加承办省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事务的职能;河南省工商局开展法治工商项目专题研究工作,从机制层面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法治工商建设的瓶颈问题。
统一领导、机构实施、逐级落实、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法治工商建设工作格局已经显现,工商部门全面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热潮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