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广西以大创作促大繁荣 "气派舞台"绽放壮乡光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18日 10时32分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山水如梦如幻,音乐悠扬悦耳,舞蹈激情飞扬……曾荣获第七届广西剧展桂花特别奖、第十三届文华大奖特别奖、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多项大奖的音乐剧《桂花雨》,晋京代表广西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向全国各族人民展示广西浓郁的人文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广西近年来以大创作推动大文化、以大演出促进大繁荣,彰显广西气派的精神风貌。

    舞台上 一次次续写传奇

    “有情有义、如泣如诉,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奇山秀水间展现如梦如幻、如诗如歌的壮乡民族风情,在‘山歌当茶饭’的城镇、村寨中感受勤劳质朴、开放包容的广西民族情怀……这不仅仅是壮剧《天上恋曲》所要传递的大美大爱,更是广西气派舞台艺术精品所拥有的共通之处。”在谈到精品创作与广西气派之间关系时,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用的是诗意的语言。

    壮剧《天上恋曲》被评为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桂剧《七步吟》入选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项目。这是广西继《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大儒还乡》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三连冠”后再次获得殊荣,是中国戏剧界“广西现象”再一次续写传奇。

    “引导扶持大力度”,“精品创作大丰收”。在2012年全区文化工作会议上,广西文化人以形象的语言概括近年来广西以艺术创作为文化发展龙头,齐心协力打造广西气派舞台艺术精品所取得的成果。人们形象地把2011年形容为“艺术创作丰收年”,把2012年定位为“强化创作重点突破年”。

    回顾绮丽多姿的壮乡舞台,广西艺术精品创作近年来亮点纷呈——继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桂剧《大儒还乡》创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三连冠”传奇后,音乐剧《桂花雨》、壮剧《天上恋曲》、舞剧《碧海丝路》、壮族歌剧《壮锦》,持续闪耀着广西气派舞台艺术精品的熠熠光辉。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京剧《御赐玉棋》、桂剧《欧阳予倩》等剧目也在全国各类专业评比中连创佳绩。

    与此同时,群舞《成人礼·上刀山》、双人舞《连就连》、独舞《我俩》喜获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三等奖;群舞《猎山谣》荣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群舞组表演铜奖,群舞《绣缘》、双人舞《阿哥阿妹》荣获“十佳作品”荣誉称号,群舞《妮娅》荣获编导铜奖;粤剧《海棠亭》喜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小品《夫妻应聘》获第八届中央电视台电视小品大赛决赛三等奖;彩调剧《哎呀,我的小冤家》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曲类二等奖;《西江,浪花为你尽情歌唱》、《中恒之歌》在第十二届中国民歌演唱大奖赛中分获金奖、铜奖。

    创作中 恪守着进取精神

    发挥广西特色文化优势,使广西文化在西部、在全国打响名号,创出品牌。“十二五”开局之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重大战略决策,为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振翅腾飞的新契机。

    文化艺术创作离不开正确方向引导与经济扶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指导下,为确保艺术产品质量,促进精品力作早日诞生,自治区宣传文化基金每年拨出款项资助重点艺术规划项目,在精神产品创作生产领域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广西文化部门也相应制定了《广西艺术创作三年规划(2011-2013)》。实施舞蹈创作项目签约制度。增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学、艺术、美术精品创作,有效地改善了文艺院团的创作条件和环境。

    广西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小高地,这个由自治区文化部门牵头,漓江画派促进会、广西艺术创作中心和广西作家协会共同组建的联合体,在打造文艺创作骨干团队、打造具有原创能力的领军人物、打造具有广西气派的精品力作方面,正日益显示其特有的实力、活力与创造力。

    光彩,永远属于一流;时间,只会记住精品。精品意识,激发着广西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演出的每一个环节都恪守精益求精精神。《天上恋曲》从2007年策划到2009年参加广西戏剧展演,再到2011年改版重排,历时5年。从剧本到唱腔、舞台设计,经过了无数次修改。改版重排后的《天上恋曲》,汇聚了国内一流主创班子,集合了区内优秀演员阵容。主创人员抓住现实题材中表现难度最大的残疾人题材,音乐形象、舞蹈造型均巧妙利用原生态民族元素,表达人类对健全人生、情感沟通、和谐社会的渴望,使主题进一步升华。舞剧《碧海丝路》以北海渔民与大海和谐共生的生活情境为依托,结合北部湾沿海的动人传说,展现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航程。桂剧《欧阳予倩》生动再现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携手开展“戏剧救国”运动的艰辛历程。壮族歌剧《壮锦》以歌唱形式记述壮族文化,追寻壮民族“幸福密码”,集中展示尼的呀、嘹歌、八音等壮族经典音乐元素。

    坚持以民族化特色和精品化创新思路打造艺术作品,是广西舞台艺术近年来硕果连连的重要原因。正如剧作家常剑钧所感慨:成功的作品无一不是根植于广西这块沃土,无一不是吸收了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养分,无一不是表现了广西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心灵呐喊与情感渴求。

    “一句诺言疯了还在坚守,一句情话老了还在等候……”音乐剧《桂花雨》中疯阿婆每天唱着的这首古老情歌,正是广西文化人在精品创作中执着追求精神的艺术表达。在《桂花雨》晋京会演之际,我们期待着“广西气派”在全国舞台上再一次演绎精彩。 (记者 罗劲松)

 
 
 相关链接
· 李长春在广西调研:不断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 广西文化“出海”:从“文化舟”走向“文化年”
· 广西一季度亮点数据:文化产品出口增长90.8%
· 广西:一批文化项目和作品获得“国字号”殊荣
· 广西:宣传文化系统要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作贡献
· 广西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惠民”惠及万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