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广袤的吉林大地上,项目建设你追我赶,民企项目建设更是奋勇当先、冲刺在前。
在长春,大成集团兴隆山百万吨化工醇项目建设争分夺秒。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6亿元;
在珲春,老龙口水利枢纽累计完成投资8.31亿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发电500万度;
在吉林市,吉林众鑫集团年产2万吨异戊烯醇产业化项目,一期工程年产0.5万吨生产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系统已安装就绪,今年6月正式投产运行。这将结束我国重要化工生产原料——异戊烯醇依赖进口的历史……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致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在推进民营项目建设、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出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在全省建设发展的大潮中努力拼搏,不断培育壮大企业,民营经济正以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的良好成绩,显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吉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民营企业挑起了大梁。
快速崛起显身手
吉林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十分突出。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和全省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33.9亿元,同比增长22.7%;累计实现增加值2282.5亿元,同比增长18.7%,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4%,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全省规上民营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245.7亿元,同比增长17.3%,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规上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70.9亿元,同比增长21.8%,户均实现利润420.6万元。
2006年以来,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城乡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营企业已经茁壮成长为全省工业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吉林省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工业企业,经受住了国际市场剧烈动荡和国内信贷资金紧张、用工短缺加剧、汇率持续上升等挑战,迎难而上、发展壮大。
提升服务促发展
为促进民营经济这一大梁的茁壮成长,吉林省出台一系列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不断提升各级党委、政府服务水平,改善发展环境,努力打造民营企业创业、创新的热土。
近年来,为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多措并举,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实施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新一轮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和开展“全省十佳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示范机构”评选活动等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和全省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全省初步形成了以省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市、县服务中心为支撑,以社会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依托,以产业集群和创业孵化基地服务机构为基础,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网络。经过几年的建设,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脱颖而出,走在全国前列。
加大建设再奋进
如今,吉林省已进入一个大项目快速落地、大产业加快集聚的阶段。新引进、新建设的民营项目不断增多,民营项目投资效应逐渐显现。
自2011年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实施以来,省工信厅积极组织“2011PE走进吉林-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项目对接会”,共邀请7家域内外创投企业与省内优质股权融资项目进行对接洽谈,签约金额1.3亿元;成立了吉林省创新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带动外部机构投资20亿元,平均实现引导基金的放大效应82倍。民企产业项目对接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省工信厅采取四项举措,全面加强融资担保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大力推进银企保合作,不断满足中小企业有效融资需求。2011年与2012年,省工信厅联合吉林银监局、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共同举办了四次“全省推进银企保合作贷款签约大会”,四次签约大会共落实银企保签约项目1万余个,实现贷款金额961.8亿元。全面加强担保体系建设,为企业融资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额累计超过1500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将以省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为龙头,以18个市(县)窗口服务平台为支撑、以9个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各类优秀社会专业服务机构为依托,建成服务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机制协同、服务资源共享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努力营造“政府搭台、机构唱戏、服务企业、发展经济”的浓厚氛围,助推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记者毕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