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垄向南偏西20度会带来什么—解读吉林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20日 09时06分   来源:吉林日报

    “前年我们合作社在周家村集约了12公顷地,用的就是高光效玉米栽培法种植玉米,当年结的玉米棒秃尖缺粒的少了,玉米粒饱满,色泽度好,当年增产近10%。2012年,‘布拉万’台风后,这块地的玉米只是有倾斜,并没有倒伏。玉米能达到21个水,一公顷地产量达到28000斤。”德惠市惠发街道周家村隽星农业合作社经理刘欣伟如是说。

    刘欣伟说的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的一项在玉米、水稻生产上应用的新型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调整垄向为磁南偏西18度-20度,采取宽窄行种植形式,通过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农作物受光时间和受光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速度和光能利用率,促进作物成熟、提高粒重,进而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玉米单产平均增幅达到15%-17%,最高达到23.7%,水稻单产增幅达到10%左右。

    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姜亚伦告诉我们,几年来,德惠市进行了玉米和水稻的高光效栽培试验,2012年,全市已经有100多公顷玉米地采用这项技术。具体说就是玉米种植的垄向南偏西20度的基础上,合理扩大垄距,实行宽窄行。实行高光效栽培技术的玉米一个单元宽两米,每1.70米垄距在0.3米距离内种植2行玉米。这样延长玉米全株光照时间,光合作用显著增强,每亩增产近10%。他说,更重要的是与此同时还配套有一项玉米增产技术,就是休耕轮作。玉米收割后,把秸秆还田,第2年在原先空垄处播种,第3年再轮回。5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将会提高0.2%,土地肥力好,作物的产量肯定会提高,而且土壤不板结,土地松软有利于玉米根系扎入土地更深,能够抗倒伏。水稻高光效宽窄行栽植技术的试验稍晚一些,2010年开始在岔路镇朝阳乡用30公顷地搞起了试验田,产量提高10%左右。

    九台市从2009年起开始进行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方式试验示范。当年落实面积184.6公顷,2010年落实306.8公顷,分布在10个乡镇的一些平地或平洼地块。由于2009年旱情严重,对玉米苗全、苗齐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玉米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的测产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均比传统种植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产幅度在8%-19%,最高达到20%左右。2010年,他们对种植面积较大的上河湾镇、四台子村高光效种植地块进行了认真的测产,结果是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平均公顷增产1800.8公斤。增产幅度达到17.6%。

    实验表明,高光效栽培模式有如下优点: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生物产量,提高经济产量,并能提高质量,一般玉米、水稻可提高产量8%-15%,而且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水分,比常规栽培多降5-6个水分;在玉米种植上有利于过剩秸秆还田,减少秸秆燃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恢复和提高地力的最好方法;对耕层土壤环境也有明显改善,可降低土壤容重,消除犁底层,增加土壤含水量;由于超大垄栽培,田间作业方便,也能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节省成本,减少污染;由于秸秆覆盖,可以减少风蚀,防止水土流失。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专家王洋在《提高水稻群体光能利用率的新型栽培模式研究》一文中,详细论证了高光效栽培技术给水稻生产带来的变化。他说,通过这种水稻栽培行方向的改变,有效地改善了中下部叶片的光照条件;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可以提高开花期、灌浆期土壤温度0.4℃-1.2℃;可以减小叶片开张角,利于光照投射到下层叶片;增加剑叶、倒二叶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提高了结实率5.1%,3年平均增产10.9%,提高经济产量光能利用率0.16个百分点。

    据吉林省农委提供的情况,2013年吉林省将在全省推广示范高光效栽培技术200万亩,其中玉米100万亩,水稻100万亩。

 
 
 相关链接
· 吉林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五大产业撑起特色现代农业
· 吉林省制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意见
· 吉林省政府召开发布会介绍农业抗灾保粮工作情况
· 吉林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呈九大亮点
· 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年初以来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 吉林省明确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及十项重点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