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吉林省公安机关始终把维护和谐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将平安吉林建设融入吉林省发展振兴大局,履职尽责,全力推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工作,开创了平安建设崭新的一页。
各地公安机关坚持不懈地开展不安定因素大排查,积极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合推进民调驻所工作,完善公安调处与人民调解的有效衔接机制,大范围、多角度、高效率化解社会矛盾,成功化解了一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吉林省治安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了26.5%。2012年4月4日,吉林市公安局龙潭分局江密峰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村民李某和赵某两家因为一垄地的归属问题争执不休,大打出手。民警赶到现场后并没有简单地对双方采取治安处罚措施,而是将司法所调解人员、村委会干部请到现场,根据耕地划界的有关规定一起进行耐心调解。最终李、赵两家达成协议:这一垄地由两家逐年轮换耕种,并当场签订了协议书,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辽源市进一步完善调解室整体布局,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大调解工作网络,2012年全市公安“大调解”共受理调解各类案(事)件13731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4.2%。
吉林省公安机关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核心,把解决治安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及时采取严打、严防、严治措施,不断扩大打黑除恶、命案侦破、追逃等专项行动成果,一批危害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严暴案件及时告破,一杀3人以上命案全部破获,有力遏制了突出犯罪问题多发高发势头,抢劫、抢夺、盗窃三类可防性案件均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12年1—12月吉林省刑事案件立案数总量同比下降了7.43%;其中侵财案件和“两抢一盗”案件同比分别下降了17.09 %、20.1 %。各地全力开展夏季社会治安整治会战和治爆缉枪战役,严厉打击黄赌毒和互联网违法犯罪活动。在2012年开展的治爆缉枪专项行动中,吉林省公安机关采取重点打击、集中收缴、网上治理、全面整治、强化管控等措施,共收缴各类枪支5061支,子弹11.2万发,炸药2.5万公斤,仿真枪3336把,管制刀具1.6万把,收缴战果位居全国第五,有力地净化了社会环境,消除了治安隐患。各地积极组织“牵手平安行”、道路交通客运安全年活动,深入开展“三超一疲劳”、涉牌涉证及酒后驾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全面推进火灾隐患分级整治和消防安全网格化、户籍化、视频监控管理和“清剿火患”专项整治工作,交通、火灾四项指数全部下降,其中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2.6%、2.6%、31.5%、60.9%,火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5.4%、84.6%、80%、39.4%。
各地公安机关大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深化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六张网”建设。在城市重点强化巡防机制,在重要街路口、重点要道口设立治安卡点和治安岗亭,深入实施“天网工程”,吉林省新增视频监控点7.5万个,累计建成各类视频监控探头29.5万余个,县级以上公安监控中心88个;全面落实警力下沉和招聘辅警、治安员、协管员等措施,社会面见警率不断提高。在农村广泛推行“十户联防”和多户联防互助工程等多种形式的防控机制。强力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2100多个警务室遍布吉林省城乡,治安触角有效延伸前移,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边防部门深入推进爱民固边战略,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建立了坚固的边境安全屏障。吉林省高标准建设的一、二级治安检查站全部投入使用,在实现快速反应、盘查堵截、打击犯罪、安全检查等多项公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吉林省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5.97万起,现行命案破案率达到97.1%,驾驭动态化复杂治安局势的能力显著提高。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吉林省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3.63%,同比上升2.06个百分点,吉林省社会治安呈现出持续稳定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