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蛟龙”号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 6月起将用113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16日 13时18分   来源:海洋局网站

    记者近日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获悉,从今年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据悉,“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分为3个航段,计划今年6月初起航。

    其中,第一航段43天,计划于今年6月初从青岛起航,主要在南海特定海域开展定位系统的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第二航段42天,预计7月中旬于厦门起航,主要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进行海底视像剖面调查和取样,为底栖生物多样性和结核覆盖率估算提供视像资料和样品,同时开展常规环境调查,收集环境基线数据,履行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义务。第三航段28天,计划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探区开展近底测量和取样,为参与海山区环境管理计划提供技术支撑。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阶段的任务安排将坚持安全第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通过发挥“蛟龙”号的独特技术优势,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及大洋资源调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进一步检验、完善“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和作业规程,培养业务化运行所需的专业人才队伍,探索建立我国大型深海装备公平、公正、高效的应用机制。

    目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本体、船舶与水面支持系统准备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几年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相继完成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海试。去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海底作业技术和能力得到验证,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开展试验性应用,发挥“蛟龙”号技术优势,是加快“蛟龙”号业务化运行的必由之路,有利于提升对深海大洋的认知水平。(记者 康明乐 通讯员 李直东) 

 
 
 相关链接
· 我国“蛟龙”号今年6至9月开展试验性应用作业
· “蛟龙”号总设计师:“蛟龙”6月投入实际应用
·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明年将赴南海开展试验性应用
· 刘赐贵向胡锦涛等介绍"蛟龙"号研制、海试及应用
· 追“蛟龙”
· “蛟龙”深海探神奇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