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全力支持增强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支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纲要》实施7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第一,按照法定增长要求,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投入规模迅速扩大。2006-2011年,全国财政科技累计支出18625.7亿元,年均增幅23.76%,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加,2012年预计超过1万亿元,约占GDP的1.97%。
第二,建立健全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新机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部署启动科技经费管理改革。一是突出支持重点。主要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等公共科技活动。二是优化投入结构。在保障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需求的同时,建立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基地)自主选题研究、公益性行业科研稳定支持渠道,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并逐步与竞争性经费相协调。三是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定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完善间接成本补偿机制,规范项目预算管理,探索实行国库特设账户管理,建立健全经费监管和问责机制。建立科技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综合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推动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有效利用。建立仪器设备查重机制,建立科技重大专项、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查重机制,支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
第三,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入,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中央企业技术研发;在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中,探索科研项目后补助支持方式,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研究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综合运用创业投资子基金、贷款补偿、绩效奖励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启动科技惠民计划,通过需求驱动、科技引领,使民生领域研发成果惠及百姓。
第四,完善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制定落实《科技纲要》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从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优化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新形势、新任务,财政部门将认真分析研判,适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和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

中央财政增加投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保障
日前从财政部获悉,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经费1728.34亿元,比2006年初翻了一番多,年均增幅达到23.53%。“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改进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以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持续稳定的支持机制和系统全面的支持方式,从各个层次和方面满足了科技工作的需要,为促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和保障。
加大投入力度,为科技事业发展进步提供保障。“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切实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确保中央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增幅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初步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经费1728.34亿元,比2006年初翻了一番多,年均增幅达到23.53%。同时,通过制定财税政策,促进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逐年增长,从2006年的3003.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802.1亿元,年均增幅达24.5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42%提高到1.7%。>>>详细阅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颁布实施
历时两年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其中多项已发布实施。>>>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