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亭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全面准确把握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重大意义
4月18日至22日,国家工商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玉亭在福建就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调研时强调,要充分认识、准确把握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含义。
刘玉亭高度评价福建省工商系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对福建省工商系统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面的探索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近年来,福建省工商系统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等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全系统提供了好的经验,受到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刘玉亭强调,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商登记制度的完善,是政府基础性管理制度的建设。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加快转变监管方式,理顺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能;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市场主体加强自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促使更多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进一步厘清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与政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建设相辅相成,改革进一步推动政务诚信和商务诚信建设,政务诚信和商务诚信建设又为改革创造基础条件和有利环境。
刘玉亭指出,工商登记制度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实质是商事登记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工商登记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在不同历史时期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工商登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特点明显,其基本功能是市场主体信息的公示。工商部门代表政府依法接受申请人的申请,并将申报信息向社会公示,这是工商登记的本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强化了工商登记信息公示的功能。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置审批项目,工商登记要继续发挥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的作用。
刘玉亭强调,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部门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从某种程度上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精心设计改革方案,注重改革前后制度的衔接,注重准入与监管的统筹配套,注重对改革后监管内容、机制、手段、方式等基础工作的研究。宽进严管,“宽”和“严”都是相对于目前的工商登记制度而言的。改革要求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严格管理,就必须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和企业自律的作用。
刘玉亭指出,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同时,法律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维护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职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维护法律权威的职能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总局人事司、企业注册局有关负责同志一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