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商务部发布前三季度商品市场运行情况及全年预测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28日   来源:商务部网站

 

  二、今年以来商品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商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粮价回落,农资上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近两年来,农村市场商品价格涨幅持续高于城市。今年9月份,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高于城市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自2003年4月至今已连续29个月高于城市;从年初开始,粮价总体从高位下行,4月起月同比开始下降,三季度有所趋稳,但稳定的基础比较脆弱;据我部监测,今年以来,化肥价格延续2004年持续上涨的走势,9月中旬国产复合肥价格为每吨1948元,比年初上涨51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43元。一方面以粮食为龙头的农产品价格近期出现下滑,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农资和农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影响了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和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二)储蓄倾向增强,消费意愿有所减弱。今年以来,受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增加,消费意愿下降,对扩大消费产生不利影响。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前9个月增加存款1.68万亿。在储蓄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意愿走弱。据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问卷调查,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37.9%,较上季提高1.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认为“更多消费(包括借债消费)”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29.8%,较上季降低0.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降低2.5个百分点。

  (三)资源性产品出口依然较多,影响了国内平衡。今年以来,尽管国家采取措施,控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但因为国内外价格倒挂,国内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国际水平,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增无减。据统计,今年1-9,全国成品油出口115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8.2%;钢坯出口598万吨,增长111.6%;钢材出口1580万吨,增长83.0%。资源性产品的大量出口,影响了国内资源供需平衡,加剧了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和环境污染,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近几年来,我国投资高速增长,生产能力迅速扩张,投资热潮使得钢铁、建材等重工业和轻纺、家电等制造业生产能力超常增长,造成过剩。预计到今年底,钢的生产能力接近4亿吨,还有大量在建能力,建材行业过剩产能将达1亿吨左右,电解铝过剩150-200万吨,纺织综合加工能力过剩15-20%,空调等电器产品产能也出现过剩。能力的严重过剩,不仅造成煤电油运及原材料供应紧张,市场供过于求,而且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影响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稳定增长。

  (五)商品市场秩序尚未根本好转。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市场监管和整治力度的加大,商品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但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市场,参杂使假花样翻新,假冒伪劣仍很严重,采用虚假广告、虚价打折、返券促销等误导消费者和不正当竞争现象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是食品市场质量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并且开始向一些知名品牌和著名企业延伸,肯德基、亨氏等品牌纷纷在“苏丹红”事件中失信消费者,雀巢奶粉碘超标、光明牛奶“回产奶”、四川链球菌猪疫病等事件,表明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加强食品安全,保障百姓放心消费任重而道远。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