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外汇局首次发布0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有4方面政策取向  

    当前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数据显示,到9月末我国贸易顺差达到683.4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贸易顺差的迅速扩大,也隐含经济中的一些隐忧。

    国家外汇管理局27日首次对外发布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称,预计2005年全年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外汇储备较快增长。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将延续上半年的扩大势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增速有可能趋缓。

    国家外汇管理局称,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外汇局预计,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方面,有4方面的政策取向:

    ——积极扩大进口,缩小贸易顺差。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扩大国内短缺性资源和战略原材料进口,支持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

    ——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中西部地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开放服务市场,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逐步实现内外资企业的公平待遇,加强法制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稳妥有序地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政策促进和协调机制,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逐步推动境内机构开展境外证券投资。

    ——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完善国际收支风险监测,强化国际收支预警分析,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的管理,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加快外汇市场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扩大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增加市场交易品种,完善外汇交易模式。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和价格发现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我国上半年金融机构证券投资由去年同期净流入转为净流出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张旭东)国家外汇管理局27日首次发布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05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增加。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证券投资净流出85亿美元,2004年同期为净流入209亿美元。

    外汇局称,这一现象是因为上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提高与本外币利差缩小,金融机构从上年减持境外资产、增持境内资产转为增持境外有价证券资产,带动了证券项目资金流出。

    统计还显示,上半年境外对我国的证券投资净增75亿美元,增长11%。其中,我国企业境外股票发行筹资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实际资金净流入73亿美元,增长8%。

    证券投资是国际间重要的跨境资本流动形式之一。报告中表示,我国正处于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之中,坚持审慎渐进的资本账户开放,因此,证券投资特别是对外证券投资尚未成为我国主要的跨境资本流动形式,投资主体和投资形式都较为单一。

    外汇局称,目前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其他境内机构尚未开展这类业务。同时,我国境外证券融资涵盖境外股票筹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外币债券发行等类型,而对外证券投资则主要限于债券类品种。我国证券投资的双向流动还具有较大潜力。(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