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首推大型人文社科综合年鉴《中国学术年鉴》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曲志红)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全国著名高校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目前已经面世。这是我国首次出版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年鉴,也标志着一个高端综合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形成。

    对于这部意义重大的《年鉴》的诞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年鉴》主编汝信说:“适应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学术界陆续开始推出不同学科的学术年鉴。但全面反映我国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整体面貌的高水平综合年鉴一直是个空白。

    在当前社会发展和学术研究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自己的“记录学术的学术工具书”《中国学术年鉴》应运而生。据《年鉴》执行主编赵士林介绍,《年鉴》每年度介绍约27个一级学科、100多个二级学科的发展状况,覆盖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

    《年鉴》的内容,首先是一篇在各学科综述基础上,全面回顾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年度发展状况的概述。本年度的概述,由汝信、赵士林撰写,他们对200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评价是:在学术层面上体现了中国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并且折射出国际情势发生的种种复杂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变化。而在国际视野中引进新方法、新范畴、新架构进行基本理论建设,使得包括文史哲在内的许多学科的研究架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某些可比方面已经达到或正在接近国际水准。

    《年鉴》的主体,是通过严格缜密的程序与方式,公正、独立、客观地记录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与优秀学人,包括从浩如烟海的学术研究中精选出来的优秀著作和论文的摘要,以及研究者的情况介绍等。

    作为一大特色,《年鉴》还推出了“年度纪念学者”与“年度影响力学者”。“年度纪念学者”是为纪念当年度辞世的学术大师而专门推出的纪念专页;“年度影响力学者”是为当年度学术活动影响突出的学者而设的推介专页。此外,《年鉴》还独家收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专门课题组潜心研究、艰苦工作而形成的科研成果:详尽的国外中国学研究文献目录。

    编者力图通过《年鉴》的出版,形成权威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评价体系,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化、评价体系的规范化提供范例。同时,也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广大读者提供具有精粹性、代表性的优秀学术成果,为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术研究机构提供了具有信息性、资料性的必备工具书。

    这部意义深远的《年鉴》的酝酿与出版,受到国内国际学术界与出版界的普遍关注。《年鉴》由成思危任总顾问,季羡林、任继愈、江平、龚育之、厉以宁、萧灼基等任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部门和各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系统等数十位所长、院长、学科带头人等资深学术权威担任编委。

    目前,《年鉴》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450万字,配有入选学者与著作的照片、图片近千幅,版式装帧典雅精美庄重现代。

    据记者了解,《年鉴》的编辑者拟在《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成功推出的基础上,选择合适时机,再行推出《年鉴》自然科学版。(完)

 
 
 相关链接
· 中国普天以崭新面貌亮相北京国际通信展
· 中国科普报告发布 提高全民素质纳入国家规划
· 中国首次当选《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理事国
· 国家林业局主办的中国碳汇网12月1日正式开通
·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阅卷工作有序展开
· 回良玉出席扶贫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