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楼区集中供热使南开区耀远里1800户居民严冬时节备感温暖。孙继武摄
○食品消费支出持续增长
○新兴家庭装备迅速普及
○教育、旅游、健身、娱乐消费明显增长
○居住方面消费成倍增长
据天津市统计局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天津市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明显变化。预计2005年天津市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为9573元,比2000年增长56.4%。
食品支出增长,在外用餐支出成倍增加。天津市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食品消费支出持续增长,饮食消费习惯进一步转变,家庭在外用餐支出明显增加。预计2005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食品类支出为3580元,比2000年增长45.8%。其中,家庭人均在外用餐支出将比2000年增长1.1倍,占食品总支出的比重达24.1%。
新兴家庭装备迅速普及。“十五”期间以电脑、微波炉等为代表的新的家电产品消费增势强劲。截至目前,天津市城市居民家庭百户拥有家用电脑46.3台、微波炉73.6台、淋浴热水器86.1台、影碟机55.6台、饮水机39.9台。交通通讯消费实现了快速升级,新的代步工具进入居民家庭,百户居民家庭的电动助力车和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10.5辆和2.8辆,通讯工具全面普及,百户拥有固定电话93.5部,移动电话120.5部。
教育、旅游、健身、娱乐消费明显增长。“十五”期间,居民家庭更加重视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不断扩大。旅游、健身、娱乐已成为居民家庭业余生活的消费主流。据预测,2005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各种教育的支出将比2000年增长近1倍,用于参观游览、健身活动和团体旅游等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将比2000年增长1.3倍。2005年城市居民家庭黄金周外出旅游总人次数比2001年增长了28.7%,人均花费增长42.4%。
居住方面消费成倍增长。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居民家庭用于居住方面的支出成倍增长。预计2005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居住类支出1152元,将比2000年增长1.1倍。其中,家庭人均用于住房装潢支出预计2005年比2000年增长98.1%;家用电器增加,人均用电量快速增长,预计2005年居民家庭人均用电量将比2000年增长24.8%。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家庭商品房拥有率由2002年的12.0%,上升为目前的24.5%,提高了12.5个百分点。六成以上的家庭拥有了两居室住房。(通讯员 槐克刚 吴向晨 记者 张璐)
○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突破3600元
○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比重比“九五”末提高近5个百分点,而恩格尔系数由“九五”末42.6%降为38.5%
据天津市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引领下,天津市农民用自己诚实的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2005年,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突破3600元,比“九五”末期的2000年提高52.4%,年均增幅达8.8%。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津郊农民生活水平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物质上不断丰足的同时,天津市农村居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已不再是奢侈的行为。据调查,2005年三个黄金周期间,天津市农村居民累计外出人次数达240万人次。居住、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比“九五”末期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而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则由“九五”末期的42.6%下降为38.5%,天津市农民生活消费结构实现了全面升级。
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全市农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从2000年的23.61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25平方米以上。“十五”期间,天津市先后实施了农村户厕改造和人畜饮水解困等惠农工程,使享受卫生厕所及饮用自来水的农户比重比“九五”末期提高了12个和19个百分点;整治村容村貌,加强街道路面建设,使室外道路为硬质路面的农户比重提高了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迈出新步伐。“十五”期间,天津市深入推行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截止到目前,累计参保人数将近120万人,占全部乡村人口的3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推进,为广大农民提供了越来越有效的生活保障。(通讯员 槐克刚 张春华 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