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的改革要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一些酝酿多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所突破,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推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财税、投资、流通、对外开放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制改革有了新进展,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改革的推进对于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起了重要作用,为我们下一步改革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也要看到,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尤其是部分行业和局部地区的投资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发的经济波动一再出现,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严重浪费和低效使用等等,很大程度上也都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有关。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还会触及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力争在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和社会领域等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首先,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推进各级政府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同时,尽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其次,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各个领域。
第三,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科技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财税制度;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切实健全内控机制,加强综合性制度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第四,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要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土地市场管理,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办法;加快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健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第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
确保各项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还必须加强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努力做到改革方案周密稳妥、工作推进深入细致、风险防范及时有效。对关系全局、涉及面广的重大改革,要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并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规范化、制度化。要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经济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