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5年我国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8日   来源:经济日报

    即将过去的2005年,我国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硕果累累又一年

    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今年以来,我国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扫盲及少数民族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县市区超过了2700多个,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85%提高到93.6%。各级政府重视全民教育尤其是农村的九年教育,中央提出了“两免一补”的政策,即逐步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实行免学杂费、课本费、补助贫困生的住宿伙食费。该政策从2003年实行,在全国592个扶贫工作重点县逐步推开,今年又加大了落实力度,已有3600万农村孩子从中受惠,许多辍学儿童又背起了书包。

    今年入秋以来,禽流感疫情告急,但由于建立了严密的卫生防疫和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上阻断了禽流感对人的传播,人们正常的生活未受到大的干扰,社会秩序平稳。

    近年来,我国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吃药难”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特别是在建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方面有较大进展,目前已有620多个县建立了新型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覆盖了1.63亿农民。卫生部、财政部今年还联手组织“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今年上半年就有4000多名医生到县乡基层医院为农民看病治病。

    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势头喜人,出现了更多的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丰富的演出展览活动接连不断。在去年我国电影突破200部大关后今年又有新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文化、展出文化应运而生。

    被称为社会“稳定器”、“安全网”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又有新进展。据了解,我国正在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信息化系统,定名为“金保工程”,可为全国的劳动部门提供就业管理决策和咨询的信息支撑。

    今年我国保护劳动者权益工作卓有成效。各地在清欠农民工工资的同时还着力建设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长效机制,到今年10月,已有16个省市区建立了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全国多数省区市还建立了工资监控制度,今年上半年为394万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32.4亿元。

    近年来遍及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获得新发展,到今年底全国有90%的省、区、市和70%的县将初步建立起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每年纳入的救助对象总数已超过1亿人。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今年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党和政府贯彻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结果。

    在全国层面上,今年有关城市低保、灾民救助、农村五保、农村特困、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政策法规相继出台。截至6月,我国已有11个省份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

    关乎社会发展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在有序进行。科研院所转制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形成,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积极成效,新型农村医疗制度试点逐年扩大。这些都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事业的进步离不开综合国力的增长。今年对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投资都有显著增长,公共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拨款几乎超过过去若干年的总和。教育经费比5年前增加了1644亿元,增长了近80%。

    建设农村卫生体系也需要大批资金,国家为此每年要投入200亿元。据介绍,今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的城市居民最低保障资金明显增加,达到112亿元。中央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实际支出也大幅增加,中央转移支付用于农村五保户供养资金逐步到位,今年又拿出6亿元用于补助地方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据统计,仅民政部门今年投入的社会救助金将达300亿元。

    开创社会事业新局面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为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描绘了蓝图。“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态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结构调整,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久前中央已决定,本世纪财政新增的教育经费将主要用于农村,中央还将专门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使所有的农村初中都要有计算机室,实现多媒体教学。明后两年,中央财政将分阶段做到全国农村所有的家庭困难学生都能享受“二免一补”,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十一五”期间,我国还将完善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信息市场的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国家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职业教育,还将做好大学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进一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50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等。

    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2006年将继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建立起服务城镇各类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

    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明后两年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全国农村的40%—60%。2006年,中央财政将对中西部地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费提高到20元,还将在5年内投入200亿元,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到那时,每一个行政村都将有一所卫生所,并使大多数农村的医生都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的水平。

    在社会保障的其他方面,中央财政将增加对社保的投入,逐步做实个人社保账户,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保问题。同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家庭纳入社会低保的范围,并根据物价指数的波动调整补助标准,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健全、群众普遍得到实惠的社会保障体系。(记者 梁沂滨)

 
 
 相关链接
· 回顾与展望—2005特别报道:自主创新实现新跨越
· 2005年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 科学发展观生动实践述评:2005年中国发展新起点
· 发展改革委发布2005年落实防治艾滋病工作情况
· 国防科工委召开2005年度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 盘点2005:中国经济亮点频频 百姓分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