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十五"期间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效益明显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9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19日电(记者王欲鸣、李云平)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的消息说,“十五”期间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已有140万农牧户加入产业链,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来自于产业化经营。

    近5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将乳、肉、绒(皮革、皮毛)、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等确立为农牧业产业化的六大主导产业。仅2004年一年,全区产牛奶450万吨、羊肉53万吨、羊绒5644吨、马铃薯860多万吨,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周文毅介绍,在农牧业产业化政策的直接带动下,全区已形成1400万吨粮食、100万吨油料、160万吨肉、7万吨绒毛、270万吨牛奶的综合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80家,基地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全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40亿元,伊利集团、草原兴发等企业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草原兴发、河套恒丰等商标被评选为中国驰名商标。

    周文毅告诉记者,随着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区农牧民增收能力相应增强,人均收入已由2000年的2038元增加到2004年的2606元,其中1/3收入得益于产业化经营。内蒙古现有140万户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占全区农牧户总数的37%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1336元,其中460元来自产业化经营,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完)

 
 
 相关链接
· “十五”期间河南省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
· 宁夏自治区“十五”期间打造工业核心竞争能力
· 十五期间我国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增长城乡居民收入
· “十五”期间我国三大运输业取得长足发展
· 云南省“十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
· “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4000万人目标提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