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来建成15.9万个沼气池
●惠及79.5万农业人口
●每年可保护120多万亩灌木林
“过去长年砍林木烧火做饭,不少村庄凸露在山坡上,地皮露出了红沙土。自从村里305户人家建起了沼气池,3年来恢复林地面积1万亩,裸露多年的红土地变绿了。”谈起沼气池建设,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侨南村党支部书记江水先连声说好。目前海南全省已有15.9万户农民建成了沼气池,79.5万农业人口受惠,覆盖全省农业人口的14%,每年可保护120多万亩灌木林。
2002年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设生态省的重要内容来抓。海南将国债资金、扶贫资金等捆绑起来集中使用,把沼气池建设、庭院经济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2005年以来,省里又补助资金2862.4万元,按每户800元的标准,扶持农村沼气池建设,全省新建沼气池3.58万个。截至2005年11月,海南3年来累计投资1.2亿多元,在农村建成沼气池15.9万个,生产沼气容积达111.3万立方米。
沼气池的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文昌市红旗村村民黄循导家里建成8立方米的沼气池后,照明、做饭、洗澡都用上了沼气。他说:“有了沼气池,每年可以节省照明电费1200元,带动发展养猪20头。”据海南省农业厅调查测算,每个沼气池每年节省的薪柴相当于10亩林地的年生长量;以每户生活生产用电年节支增收1200元计算,全省用上沼气的农民每年可节支增收1.9亿余元。
2005年,海南农村利用沼气池的287万吨沼渣液有机肥料,建成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瓜菜生产基地60多万亩,总产量可达120多万吨。
随着沼气池的推广,农村的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海南许多农民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禽畜圈养,畜厕分离,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记者马应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