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四川省青工职业技能(维修电工)专场鉴定会在成都市高级技工学校举行。参加鉴定会的55名选手事先通过各企业筛选,他们中的优秀者将被授予“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新华社记者 刘前刚摄
针对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如何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尤其是如何解决技工短缺问题,教育部部长周济近日接受了经济日报专访。
周济认为,自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达14454所,招生566万人,比2001年的399万人增长了42%;高等职业院校1047所,招生237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53%。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蓬勃开展,年培训规模达到6957万人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毕业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2004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1%,一些紧缺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在谈到全面贯彻落实最近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解决技工短缺问题时,周济强调,各有关部门将实施好“四个工程”、搞好“四项改革”、抓好“四个计划”,全面提高职业技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的能力和质量,为我国技术工人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人才保证。
所谓“四个工程”,即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组织实施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组织实施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组织实施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组织实施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所谓“四项改革”,即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充分利用城市和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所谓“四个计划”,一要实施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好200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二要实施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重点扶持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三要实施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好高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要实施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周济说,通过各地的努力,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扩招100万人的目标已实现。2006年中等职业技校还将继续扩大招生100万人,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达到800万人以上,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周济还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公办职业学校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充分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机制,加快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加强各地方和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和密切配合,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巨大合力,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目前存在的技工短缺问题一定能够逐步得到解决。(记者 赵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