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地跨过2万亿元大关。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全省159个专业镇依托43个技术创新平台创造了3100亿元的生产总值,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到49%,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1年居全国榜首,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也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自主创新是广东发展后劲之所在、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前途命运之所系。2005年9月,广东省召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会,将自主创新列为广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出构建“创新型广东”的奋斗目标。
广东号召全省上下着力推进“三个转变”: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特别是要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从单项创新向系统集成创新转变,发挥创新的集群效应,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创新与突破,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各自开展科技攻关向联合攻关转变,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实施联合招标等联合攻关制度,使科技资源真正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创新团队倾斜。
广东省委、省政府认为,广东要顺利迈上自主创新的快车道,必须实现“四个突破”:一是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支柱产业、核心技术,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要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富有活力、开放竞争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三是要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加快九大工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发展,以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实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四是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上实现新突破,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型产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广东各地近来频频“出招”,加速经济结构转型。2005年底,广州、深圳市主动把北大、清华等高校负责人邀来协商合作事宜,而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则决定斥资50亿元,打造“科技东莞”。今年1月,广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招募创新人才。
以深圳华为为首的一批创新型企业的崛起,让人看到了广东自主创新迸发出的活力与希望。正是凭借一项项绝对的“广东创造”,以华为、中兴、美的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广东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攻无不克。
如今,广东正迈上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产业技术为重点、以环境为基础、以体制为保障的自主创新之路。(记者 翁淑贤)